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溶解氯化钠固体 C. ![]() 取用氢氧化钠固体 D. ![]() 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
|
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 |
|
原子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
|
2010年1月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 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
|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
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3H--表示3个氢原子 B.3H2O--表示3个水分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放大镜看字 B.海市蜃楼 C.淘米洗菜 D.死灰复燃 |
|
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 (2)当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3)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4)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 |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