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二》是国内首部院线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二》是国内首部院线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   

影片上映后,特殊题材的纪录片究竟该如何拍,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二十二》拍得平淡克制,镜头没有习惯性地站在宏大历史中俯视人物,导演坚持不掲老人的伤疤,而是通过闲聊般的日常生活点滴纪录,捕捉苦难在她们心里留下的痕迹。同时,影片以大量看似闲笔的留白,让观众体味时间在老人身上慢谩流淌,见征人类携带苦难记忆仍然倔强生存的顽强生命力。

但作为一部在院线放映的纪录片,《二十二》是否达到了艺术水准,仍然存在争议。有观众认为,导演在表达上疲软乏力;也有观众表示理解,认为影片让大众关注到这个即将被人们遣忘的群体就是成功。

(1)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会对《二十二》这部纪录片产生不同的看法。

(2)类似《二十二》这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有人认为要保持事件和人物的原有面貌,更要以艺术想象和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予以评析。   

(3)某校在组织学生观影后,拟召开“忘记过去就意味著背叛”的主题班会,请围绕主题列出发言提纲。要求:至少两条,每条不超过16个字。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人们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敏感的特殊题材、拍摄手法的不同等因素,对这部纪录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纪录片拍摄要尊重历史,绝不能单凭艺术想象和创造,过于主观地曲解历史,更不能脱离现实瞎编乱造。纪录片也不能因为题材特殊,而束缚住创作手脚,需要凭借一定艺术语言,创造性地撷取影像资料。拍摄者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正确处理现实与创造的关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铭记历史,热爱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他符合主题的观点亦可酌情赋分) 【解析】本题以《二十二》是国内首部院线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认识的反复性等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认识论的角度,设问指向人们为什么会对《二十二》这部纪录片产生不同的看法。通过考查范围和产生不同的看法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和认识的反复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类似《二十二》这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有人认为要保持事件和人物的原有面貌,更要以艺术想象和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请对此予以评析。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纪录片拍摄要尊重历史,绝不能单凭艺术想象和创造,过于主观地曲解历史,更不能脱离现实瞎编乱造。拍摄者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正确处理现实与创造的关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某校在组织学生观影后,拟召开“忘记过去就意味著背叛”的主题班会,请围绕主题列出发言提纲。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发言提纲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 党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径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仝会

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

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了实干、行动、奋斗。“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耻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朴实的语句,让我们感到既亲切又有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重大判断的科学性。

(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应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幸福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123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

《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借助恢弘大气、科技感十足的视觉设计仿佛让观众时光穿悛;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让观众跟随节目就能觖及到一件件充满厚重感的文物,体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档雅俗共赏的节目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使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 “走”出来,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生发其独特价值,真正让国宝文物“活起来”,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之情。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阐述《国家宝藏》的社会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宝藏》是如何让国宝文物“活起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一幅描绘两个孩子隔空相望的暖心漫画,让无数人感动不已。漫画中,一边是南京城破的荒乱光景,赤裸着双脚的少女张着手臂,惊恐无助;一边是南京新街口的繁华街景,裹着厚厚棉服的姑娘伸手相望,岁月静好。

在时隔80年后的寒冷冬日,年轻人早已穿上了时髦的冬衣,离那段国破家亡的时光越来越远。比起考虑下一顿饭如何解决,我们可能更关心下一场演唱会在哪举行;相比惊恐下一颗炮弹在哪落下,我们可能更在意热门游戏里能否“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我们关注“秃头”,担心“油腻”,自称“佛系”,咆哮着“我们是谁”……唯独少了些与历史勾连的基因,缺了些和时代同频共振的鼓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如何挖掘与历史勾连的基因,敲响和时代同频共振的鼓点。

 

查看答案

20171016日,多国科学家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宜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国内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就是观测设备之一。我国科研人员还借助引力波光谱解开了宇宙中金、银等超铁元素的产生之谜。这表明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了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太空探索活动的开展能为人类认识的深化提供新条件

③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科研人员借助新发现可以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爱默森说,没有行动,思想永远不能成熟而化为真理。世界像一层美丽的云一样悬挂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于看不见它的美丽。思想的前面有一篇序文——思想从无知觉到有知觉,经过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是行动。由此可以看出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性的唯一标准

②不成功的实践在认识产生过程中是没有价值的

③认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④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