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D 【解析】 试题据材料提到,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故D正确。均田制没有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故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故A排除。均田制与皇权衰落无关,故B排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没有突出“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故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恰当的解释是

A. 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 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 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 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以秦始皇为例,怎样认识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物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在人物生平的叙事上一带而过,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如此的教学留给学生的人物形象扁平而干瘪,只有“冷淡的尊敬”,而无“发自肺腑的欣赏”;独断而机械的历史结论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日益懒惰和僵化,而人物教学希望通过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培养公民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便流于形式,破坏了人物教学功能的发挥。”

—《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历史人物是复杂的.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存在“扁平而干瘪”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世界其他地区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尤其是西欧国家近年来成为恐袭的重点,无辜平民大量丧生。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材料二阐释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政治环境,为此商鞅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这一措施对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结果如何?并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

—《历史观念、历史书写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