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

—《历史观念、历史书写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答案示例: ①历史包含时间、空间、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例如:新航路开辟,从1500年前后开端,历时上百年。范围遍及亚洲、美洲、非洲,对各洲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及其重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活动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更影响了全人类的发展。 ②历史包含多个层面和维度。例如: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对葡萄牙、对亚洲、美洲、非洲、欧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得了大量金银,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亚洲一方面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发展。 评分标准: 一等 提炼出了明确的观点,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 二等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论证中,角度单一; 三等观点不明确,引用的史实与论证的观点不能形成逻辑关系。 (其他史实论证,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逻辑严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该题的实质其实就是用全球史观来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书写和概括,就高中所学和掌握的范围而言,主要指的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大约公元1500年至1900年前后的史实,要注意对资本主义扩张所起到的双刃剑的效果进行客观的阐述和评价;该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都较高,难度系数亦较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船来航”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情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他(高杉晋作)希望从邻国的身上找到答案。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攘夷派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迫不及待的加入西方大国扩张行列。吉田松荫曾露骨的讲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如何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以“养国力”的?

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20万陆军战士战死沙场。5000空军魂归长空,海军全部打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在中古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有机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 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 践行社会契约

C. 主张直接民主

D. 反对分权学说

 

查看答案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 洋务思想

B. 实业救国思想

C. 三民主义思想

D. 社会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查看答案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 出礼则入刑

C. 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D. 以刑代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