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船来航”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情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他(高杉晋作)希望从邻国的身上找到答案。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攘夷派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迫不及待的加入西方大国扩张行列。吉田松荫曾露骨的讲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如何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以“养国力”的?

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20万陆军战士战死沙场。5000空军魂归长空,海军全部打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在中古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有机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1)影响:①晚清的衰落和被西方列强侵略使日本的有识之士增强了危机感,并主张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②部分日本人士开始主张增强国力,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 对邻国侵略: ①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就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19世纪中期,武装入侵朝鲜,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驻兵特权,同时把侵略矛头指向台湾,70年代中国东南边疆出现危机; ②日本为独霸朝鲜半岛,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获得大量赔款,并割占包括台湾在内的大部分领土,战后把中国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③日本在对邻国的侵略中获得了大量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原料和市场。 (2)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③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⑤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如收复台湾,东北等地区,再次确立了对南海主权);⑥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背景: ①第一次“换位”:a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 b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加之统治者不认真备战,寄希望于列强“调停”。 ②第二次“换位”a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调整对外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主动加入WTO等,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解析】 (1)根据材料“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可知,晚清的局势对日本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日本产生了危机感,主张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二是主张增强国力,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通过对朝鲜、中国的侵略,勒索了巨额赔款,把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并从中国割占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同时通过对外侵略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资金、原料和市场。 (2)抗日战争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关键在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根据“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换位的背景在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基本采取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而此时的中国腐朽落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根据“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换位的背景在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中国对外实行改革开放,调整对外政策,积极主动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 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 践行社会契约

C. 主张直接民主

D. 反对分权学说

 

查看答案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 洋务思想

B. 实业救国思想

C. 三民主义思想

D. 社会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查看答案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 出礼则入刑

C. 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D. 以刑代礼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

B. 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C. 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