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危机严重

B.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 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 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D 【解析】胡适认为,写文章应该言之有物,切忌无病呻吟,这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而言的,他强调的是转变思想方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B选项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8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A. 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

B. 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 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 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 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 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 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 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时说:“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

A. 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    B. 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

C. 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    D. 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