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 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 诸侯权力不断地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的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知识点,根据题干赋税制度,结合所学史实可知,鲁国“初税亩”改变了井田制下的土地公有制,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与“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不符,排除A;B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无关项,税收制度早就存在,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