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

文言文阅读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之,举茂才,四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张堪,南阳宛人也。世祖徽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民耕种,以致殷富。

帝尝召见诸郡计历,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_______

⑵四荆州刺史________

民耕种________

⑷其仁以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画一处)

⑴ 暮 夜 无 知 者                     ⑵ 渔 阳 太 守 张 堪 昔 在 蜀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例:已而细柳营

A.     B. 以此遗    C. 堪闻之    D. 而堪去职

5.对甲乙两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现在常说成“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B. 甲文通过“暮夜拒金”“拒‘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子孙开办产业”的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而乙文则通过“献计获胜”“败敌富民”等事件来表现人物品质

C. 甲乙两文都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并着重通过人物的典型语言来凸显人物的特征。

D.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金钱方面的表现却可圈可点,这种高风亮节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

6.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1.(1)征召(2)晋升或调动官职(3)鼓励(4)施恩 2.(1)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2)正要征召张堪,恰逢他病逝了,皇帝非常同情惋惜他。 3.(1)暮夜/无知者(2)渔阳太守张堪/昔东蜀 4.A 5.C 6.①具有远见 ②善于治理 ③廉洁奉公 【解析】甲文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 乙文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 甲文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转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乙文译文: 张堪,南阳宛人。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即位之后,中郎将来歙推荐张堪,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派他负责运输缣帛,并送战马七千匹,交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追任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要撤兵。张堪听说后,急忙驰驱至吴汉那里,论述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之策。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显示软弱引诱敌兵,公孙述果然亲自率兵出战,结果在城下被击杀。 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被征召回京,拜为骑都尉,后来拜为渔阳太守。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骑兵数千名奔袭攻击,大败敌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 皇帝曾召见各郡负责财政的官吏,向他们询问各郡的风土人情以及前后郡守县令能否称职。蜀郡负责财政的属官樊显进言说:“渔洋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时,他的仁爱能够惠待下属,威严能够讨罚奸人。之前公孙述攻破蜀郡时,珍宝堆积如山, 他所掌握之财物,足以富及十代,然而张堪离职的时候,乘坐的是断了辕的破车,睡的是布被,用的是布袋而已。”皇帝听了,叹息了很久,授予樊显做鱼复县令。正要征召张堪,恰逢他病逝了,皇帝非常同情惋惜他,于是下令对他加以褒扬,赏赐给他一百匹帛。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或:有人。方:正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有品质,才有未来

杨亮

2015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购买的商品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

面对大批中国游客赶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现象,有识之士发出忧心之问:中国制造为何不行?

小小马桶盖,戳中中国制造的“痛点”:我国虽然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但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等方面,仍与世界制造强国有明显差距。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时代。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一种静得下心的理念。有时,我们过于追求多和快,追求速成和一夜暴富,而不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殊不知,这种“快马上路”,只会把消费最为要紧的体验感丢在路上,同时被落下的还有可期待的未来。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而这,正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也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而中国制造,现在恰恰需要重新用“工匠精神”找回对消费者的那份“初心”,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因为,只有真正摒弃了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才能真正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进而形成中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内外挖掘潜力,从而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诸多可以“借力打力”的要素中,消费成为重要一环。而提高更高层次的产品供给,则成为赢得消费市场的关键。为此,我国消费品工业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进行一场“品质革命”。

要打赢这场“品质革命”,在精神层面我们呼唤“匠心”。但更重要的,推进“品质革命”还需要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效应。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贴牌产品,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为人做嫁衣”  中国品牌要想迈上价值链的中高端,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还需要从提升消费实力、挖掘消费潜力这些“基础”和“主体”工作入手。同时,改善消费环境、创造消费热点、提振消费信心等相关配套措施也要跟上。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从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这是消费升级的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促进海外消费回流,开拓潜在市场,还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都要求中国制造提升品质、丰富品种、树立品牌,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有品质,才有未来。

(《光明日报》2016年11月10日13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怎样才能实现文中提到的“品质革命”?

3.“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文章开头列举了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和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写着“张爱国收”。

②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③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过了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④虽然马力的信太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也在这时,我有了一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毅然辞了职。

⑤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也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⑥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⑦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⑧我说:“你这个东西,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⑨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⑩渐渐的,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⑪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⑫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的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⑬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⑭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⑮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⑯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⑰“我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又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⑱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⑲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⑳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的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______

主要事件

开端

十年前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信

发展

偶遇马力后

______

高潮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_______

结局

______

看杂志受启发,明白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马力当时怎样的心理。 

(1)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文中的形象。

4.文章以“请和我保持距离”为题有哪些好处?

5.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推心置腹呢,还是应该保持距离呢?请你结合选文写出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____

A.格列佛从慧驷国回来后不让妻子儿女靠近,因为他讨厌他们身上的野胡气味。

B.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则来到了慧驷国。

C.格列佛是这样从大人国逃出来的: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D.《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苏门答腊。

(2)他疾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

“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尝试啊!

“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专横地大声命令道。

“你还想喝水吗,先生?被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节选自《简·爱》)

这是谁跟简爱之间的一段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双目失明?随后简爱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患有所不______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______

(3)河曲智叟以应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