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____) A.格列...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____

A.格列佛从慧驷国回来后不让妻子儿女靠近,因为他讨厌他们身上的野胡气味。

B.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则来到了慧驷国。

C.格列佛是这样从大人国逃出来的: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D.《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苏门答腊。

(2)他疾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

“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尝试啊!

“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专横地大声命令道。

“你还想喝水吗,先生?被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节选自《简·爱》)

这是谁跟简爱之间的一段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双目失明?随后简爱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罗切斯特;罗切斯特的疯妻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这是简爱重返庄园见到罗切斯特时的情形,她随后向罗切斯特表明,她将永远不再离开他。 【解析】试题分析:(1)D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有错。《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不来夫斯古”,而不是“苏门答腊”。(2)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简·爱》有关的重要情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患有所不______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______

(3)河曲智叟以应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杜甫《登楼》)

(2)宁为百夫长,________。(杨炯《从军行》)

(3)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秋瑾《满江红》)

(5)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6)举杯邀明月,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7)《曹刿论战》中曹刿不顾乡人劝说,坚持拜见鲁庄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huǐ____灭,是葬送,是jué_____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niǎn_____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坡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diāo_____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余秋雨《文化苦旅》之《废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小诗《苔》,一夜之间被亿万中国人记住。300年前,袁枚将视线投向生长于潮湿温阴暗处的苔花,300年后,一位名叫梁俊的支教老师教会贵州乌蒙山下的孩子们吟唱这首诗,来鼓励孩子们。

清•袁枚

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学校举行元旦文艺会演,请结合节目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少于30个字。

第一节目话剧《孔乙己》演出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舞蹈《采茶舞》,由初三(2)班演出。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初三(4)班演出的相声《成语新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