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城市位于________的汇合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城市位于________,因此既是________港,又是________港。

(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我国一些重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如上海处在________入海口,重庆处在_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

(5)试分析武汉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地理区位有关。

 

读图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            的趋势,原因是      

 

(2)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                     .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4)我国历史上60年代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引起迁移的因素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______________率的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完成于死亡率与出生率的接近,它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3)我国正处于________时期。我国人口增长转变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工作的结果。

(4)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处于________时期,产生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解决该国的人口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 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聚落分布影响因素分别是(  )

A. 矿产资源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D. 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     B.     C.     D.

 

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

A. 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B. 两条河流的汇合处

C. 过河点位置    D. 河口位置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000多万。

材料反应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有(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从婚俗方面考虑,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B. 宗教因素的影响

C. 婚姻关系不稳定    D. 国家政策影响

 

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 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 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 造成人才流失    D. 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过度迁移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     B.     C.     D.

2.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 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 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 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资源状况    B. 科技水平    C. 人口文化素质    D. 生活消费水平

 

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

A. 资源数量    B. 科技发展水平    C. 消费水平    D.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读下图,完成下题。

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①人口问题 ②环境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生态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3.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

A. 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

C.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2.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的改变    B.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国家政策的改变    D.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 现代型和过渡型    B. 原始型和传统型    C. 现代型和传统型    D. 传统型和过渡型

2.. 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

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 气候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地形因素    D. 工业分布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读下图“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间低地    B. 山前冲积扇    C. 盆地中部    D. 山谷地带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型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三座山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非地带性分异    D. 垂直地域分异

 

读图,判断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自然带名称,其排列顺序与图序一致的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D. 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P地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下面小题 。

1.P地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P地自然带为(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线路全长1432千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市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填“引导家庭节约用水”或“加快‘南水’入户”)。

(2)有关该线输出地(甲)与输入地(乙)及沿线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主要粮食作物甲地为小麦,乙地为水稻

B.主要地形类型甲地为平原,乙地为山地

C.该线穿越了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D.该线跨越了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3) “APEC蓝”,用来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针对图中乙区域的雾霾,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       (填“优化产业结构”或“扩大企业规模”)。

(4) 2014年12月,我国在图中的乙区域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为此,小邓、小罗同学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小邓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②小罗同学认为:不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也门地处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石油资源较丰富,扼守亚丁湾的咽喉地带,当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且教派纷争不断。2015年3月,随着沙特阿拉伯对也门的大规模轰炸,也门局势不断恶化。图为也门附近区域及某城市放大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试从地理角度简析也门出现动乱的原因。

 

(2)拟在也门某城市放大图中的A、B两地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在C、D两地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厂,请选择合理的地址,并说明理由。

(3)随着环境的变化及经济的发展,该城市工业由老工业区逐渐向新工业区迁移。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试从交通、环境、地价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4)干旱的热带沙漠环境使也门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根据你的推断,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填“商品谷物农业”或“游牧业”)。

 

2014年5月份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即中三角城市群)。

下图为“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武汉、长沙、南昌都是省会城市。请任选一个城市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2)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与郴州市相比,长沙市的服务范围        (填“大”或“小”)。

(3)上海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中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试从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就业机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简述其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横贯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入欧洲经济圈,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未来。下图为“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及上海、科伦坡的气候特征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和洋流,明朝郑和下西洋,沿海上丝绸之路往往选择               (填“冬去夏回”或“夏去冬回”),就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及季风洋流。而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人们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                (填“纬度”或“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2)试比较“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上海和科伦坡的气候特征。

(3) “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了我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试分析西方传统工业区的成功转型对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