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处,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处。

(2)图中所示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造成的。

(3)图中A处地形是 ________ , B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处。

(5)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D四处中应选择________处。

(6)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按地质构造与图中字母________相同。

 

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 __________ 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在中低纬海区,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大陆东岸海区多为 __________ 流,大陆西岸海区多为 __________ 流。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 __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4)暖流对沿岸气候有 __________ 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 __________ 作用。

(5)在南太平洋东侧海区,海轮 __________(向南或向北)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____.简述其地理意义____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的直接影响最大.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 ①②    B. ④⑤⑧

C. ②④    D. ③⑥⑦⑨

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     B.

C.     D.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①U型冰川谷 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 山地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2.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

A. 岩石受力过大

B. 岩块相对位移

C.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D. 岩石平直而陡峭

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     B.     C.     D.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A. 石灰岩    B. 岩浆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沉积    C. 冰川沉积    D. 海浪沉积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2

8952

18245

3356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405

514

384

288

1344

 

 

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 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 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 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下列不属于我国对水资源利用已经采取了的措施是(     )

A. 南水北调    B. 修建水库    C. 全民节约用水    D. 冰川引水

 

下列地球的各种水体,淡水含量最多的是    

A.冰川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地球上的陆地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    

A江河水和湖泊水

B江河水湖泊水和冰川

C地表水和地下水

D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墨西哥湾暖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北京是高温多雨

A. 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B. 悉尼是高温多雨

C. 华南地区寒冷干燥

 

下列洋流中,以信风为动力的是(    )

A. 巴西暖流    B. 北赤道暖流

C.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风漂流属于暖流性质

B. 一般来说,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

C. 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

D.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下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B. 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C. 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D. 乙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若下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型渔场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若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 乙为海洋,甲为陆地

B. 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

C. 环节能给陆地补充淡水

D. 环节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     )

A. 海陆间循环    B. 海上内循环

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 生物循环

 

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    B. 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

C.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 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

 

图Ⅰ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Ⅱ为A、B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Ⅰ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__城市。甲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乙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图Ⅰ中甲城市人口向乙城市迁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A

 

 

 

B

 

 

 

 

(3)若图Ⅱ中A、B两地对应图Ⅰ中甲、乙两城市,则A地对应________城市,B地对应________城市。请依据图Ⅱ列出A、B两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比重。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地形等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城市的地域形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区位,如科技因素、旅游因素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 攀枝花——矿产因素    B. 桂林——宗教因素

C. 石家庄——交通因素    D. 张家界——旅游因素

2.下列地区,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以条带状为主的是

A. 华北平原    B. 成都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兰新铁路沿线

 

某城市是环行—放射式道路,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2级    B. 3级    C. 4级    D. 5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    B.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 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D. 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婚俗,生育,职业选择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革。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2009年流动人口达2.11亿。据此回答下题。

促使现代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庞大的人口压力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 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读我国某市2009~201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市人口总数

A. 持续上升    B. 持续下降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图示时期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B. 城市化发展水平较慢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今年春节期间总人口逐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春节期间该城市人口发生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洪涝灾害    B. 疾病传播    C. 旅行度假    D. 民工返乡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张阳高中毕业后从异地来到该城市一所重点大学就读②高中生王栋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该城市探望亲人③李明跟随公司考察团从南方某市到该城市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④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环境人口容量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消费水平

B.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C.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D. 环境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大省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

A. 新疆    B. 西藏    C. 山西    D. 河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人口数量少  ③自然灾害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区域面积较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①②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南省产业技术发达,能耗比低,生态良好

B. 山西经济发展快,资源消耗多,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

C. 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大,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

D. 多数省份资源储量大,自身生态系统供给能力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