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畜牧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图中阴影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C. 地中海式农业、水稻种植业    D. 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

2.甲、乙两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

①专业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高        ③劳动力需求量大      ④生产规模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形崎岖,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读困,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A. 中国三江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 湄公河三角洲    D. 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

2.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

①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减少水利工程量        ④减轻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为安徽省部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农业发展呈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2.与沿江平原农业区相比,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区农业生产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 旱涝严重    B. 水源短缺    C. 交通不便    D. 劳动力不足

 

读我国某地家庭农场的改进型大棚,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来说,建造普通大棚改造的是农业生产的

A. 热量条件    B. 水分条件    C. 光照条件    D. 土壤条件

2.与普通大棚相比,图示改进型大棚

A. 占地面积小    B. 建设成本低    C. 用肥量少    D. 用水量少

3.我国的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图示改进型大棚的是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河西走廊    D. 东北平原

 

下图示意M地区(为发达地区)、N地区(为欠发达地区)197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1970-2050年

A. M地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快于N地区    B. M地区农村人口下降速度一直快于N地区

C. N地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快于M地区    D. N地区农村人口下降速度一直快于M地区

2.据图判断,N地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年份是

A. 1990年    B. 2000年    C. 2010年    D. 2020年

3.1970-2050年,M、N两地区城市化水平相比较

A. M地区一直高于N地区    B. 2020年前,M地区低于N地区

C. M地区一直低于N地区    D. 2020年后,N地区高于M地区

 

读欧洲某大城市中心建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建筑属于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印度教    D. 佛教

2.图中景观位于市中心,却没有改建为高大的现代建筑,其原因是

A. 高大的现代建筑影响城市空气流通    B. 高大的现代建筑不够美观

C. 高大的现代建筑建设成本过于高昂    D. 保护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风貌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千元/m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A. 大学城    B. 中心商务区    C. 高级住宅区    D. 电子工业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A. 与火车站的距离    B. 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

C. 与市中心的距离    D. 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

3.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地表崎岖    B. 地形平坦开阔

C. 交通通达度高    D. 交通通达度低

 

读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城市群

A. 城市等级体系共分5级    B. 苏州的服务功能较单

C. 扬州的服务种类少于杭州    D. 南京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城市群

2.图中上海城市级别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国家政策    B. 铁路枢纽    C. 淡水资源    D. 地理位置

 

2018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情况。在发布的相关数据中,有一组“一孩”和“二孩”的对比数字吸引全社会普遍关注。数据显示,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而“二孩”数量反超“一孩”159万人,达到883万人。这是自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出生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一孩”出生数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抚养小孩成本高      ②托育服务短缺       ③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     ④妇女的初育年龄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措施有

立即解决居民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

合理配置母婴公共服务资源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长期处于异常值域内。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 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B.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C.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D.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2.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衡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上会生产方式

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流动老年人规模不断增长,2015年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2015年和2016年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两年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照顾幼龄后代        ②进城养老        ③异地务工       ④外出旅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下降的原因是

A. 流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B. 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足

C. 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消失    D. 人口流出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A. 地形、气候    B. 地形、土壤

C. 植被、水源    D. 植被、土壤

2.若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藏地区,则

A. 大力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B. 促使西藏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急剧上升

C. 加剧西藏地区人口老龄化    D. 可能导致西藏地区的环境破坏

3.下列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 扩大耕地面积    B. 大规模建设新城市

C. 提高科技水平    D. 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了2018春节“空城”指数,表中数据为城市人口减少比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环境    B. 经济发展水平

C. 国家政策    D. 社会文化

2.图示十大“空城”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就业机会多    ②环境质量好      ③工资水平高        ④公共设施齐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2005-2016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我国人口

A. 波动下降    B. 增长迅速    C. 增长缓慢    D. 零增长

2.2016年人口增长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的老龄化    B. 人口政策的调整

C. 死亡率的下降    D. 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16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年龄结构方面考虑,四国中就业压力最大的为

A. 甲国    B. 乙国    C. 内国    D. 丁国

2.针对甲国主要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限制移民涌入    B. 鼓励外出务工

C. 完善养老体系    D. 提倡少生优生

3.据图判断,丙国

A. 老龄化严重    B. 劳动力充足

C. 人口出生率高    D. 人口死亡率低

 

据美国的一名冰川学家研究,北极冰川完全融化要比原来预计的2050年早得多,他认为到2020年夏天,北极就会出现无冰的现象。

(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全球气候正发生着 现象。按照时间尺度,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      (冰期或间冰期)中。

(2)近百年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3)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4)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有     

 

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___地区。

 

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①和②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界线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     主要分布地区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___因素的制约。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面柱状图(资料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材料二  下表为1997年各大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有            

(3)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____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洲。

(4)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     )

 

“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目前影响叙利亚大量人口向欧洲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

 

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的地区,人口总数仍可能在增加。

 

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条件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

 

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

 

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 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 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 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缓解人地矛盾    B. 改善环境质量    C. 降低住房价格    D. 带动服务业发展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