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F1、F2、F3、F4都是_______构造,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是________。F1、F2、F3、F4形成之前,该地区是一个完整的____构造。

(3)图中河流的成因是____。该河沿途居民点很少或居民点规模很小,主要原因是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截止2011年10月底经过综合治理,新疆塔里木河已实现连续17个月不断流,一度断流的下游地区草木复苏,生态趋于好转。

材料2 南疆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试分析原因。

(3)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你觉得合理吗?试说明理由。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 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A是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_____地。

(2)甲图为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前,E地天气状况是_____。

(3)乙图中F处是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天气。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2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一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II-2012,原先是皮特曼冰川(Peterman 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材料二 2012年7月4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致孟全国各地共有上百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读“太阳辐射与大气和地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它使太阳辐射向________(方向)散开。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就是这种作用的结果。

(2)图中B表示________作用。受该作用影响,白天阴天时气温比白天晴天时_______。

(3)图中臭氧能吸收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层。

(4)图中二氧化碳、水汽能吸收________,它们主要分布在________层。

 

美国航天局2015年7月24日宣布,一颗1 400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这颗系外行星由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命名为地球2.0;距离地球1 400光年。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年龄”60亿岁。地球2.0围绕开普勒-452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根据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中的宜居带可能带来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B. 适合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C. 拥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D. 能获得稳定的恒星光照

 

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下题。

“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B. 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 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D. 变质作用形成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题。

我国继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又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

A.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 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 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 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

 

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宴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据此回答下题。

该天体属于(  )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流星体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以下题。

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国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题。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A. 鼓励生育    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 以税养老    D. 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L曲线表示人口(  )

A. 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    C. 死亡率    D. 迁移率

 

读下图,回答下题。

 

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

B. 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A,B两地自然带相同

D. 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2001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B. 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C. 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D.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 瀑布、河漫滩平原    B. 冲积扇、三角洲

C. 三角洲、冲积平原    D. 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下题。

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 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 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浙江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下题。

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

A. “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

B. “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 “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

D. “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浙江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下题。

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

A. “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

B. “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 “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

D. “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G1气压中心是(  )

A. 夏威夷高压    B. 亚速尔高压    C. 印度低压    D. 冰岛低压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A    B. B    C. C    D. D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回答下题。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水源 ④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下题。

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洋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下图,回答下题。

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北半球该季节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我国正在海南文昌建设航天基地。与其他基地相比,其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  )

A. 晴天多    B. 水资源丰富    C. 纬度低    D. 科技实力强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河位于我国的(  )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题。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热量

 

下图为“某河流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景观多位于(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入海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