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
将如表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 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灾曾导致我州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 .
如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水在﹣5℃时是 态; (2)铝在800℃时是 态; (3)酒精在﹣100℃时是 态.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 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 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
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如图所示,南极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9.2℃,读作( ) A.负89.2度 B.零下89.2度 C.负89.2摄氏度 D.零下89.2摄氏度
小明在一座大山前对着大山大喊一声,经过4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小明距离大山多远.
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王老师担任100m赛跑的计时员.为了使比赛结果计时较精确, (1)王老师开始计时应该以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还是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更好一些?为什么?(光速为 3×108m/s) (2)假设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准,那么枪发出的声音被王老师听到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一鸣同学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于是她思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具体关系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她收集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实验数据.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分析、论证空气中的声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3)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 (4)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空气中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高温天气还是低温天气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多孔材料制成的耳罩的头盔.请根据声学知识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结论: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 . (2) .
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变小,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也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体在 ,声音能在 中传播;若此实验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甲音叉旁的乒乓球 (选填“会”“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是由于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在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能在水面激起水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将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放大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