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请回答: 材料一中“条约”指什么?它对中国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中“解放南京”与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战役有关?(2分) 有人说:“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请你写出一例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要事件。(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求强”‘洋务派购进大批兵器,为了防治和生产先进兵器,又必然要引进大机器生产。19世纪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由蒸汽、电力和自动化机器组成的先进生产力。“求富“活动必然导致使用机器生产的官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建立。 材料二 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来评价这一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我们并不重于它所提出的“求强”“求富”的口号,也并不看重它的任务是否完成,我们看重的是,这场运动……是否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为现代化工业文明过渡做出了贡献。 ------------ 以上资料均摘自《世界文明史》(中) 请回答: (1)据材料判断,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是哪一场运动?(2分) (2)分别写出洋务派为“求强”、“求富”创办的企业名称。(4分,各写一例) (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判断作者是否认为这场自强运动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请写出判断依据。(5分)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读了这句话后史明同学认为这三个人虽作出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你认为史明同学的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辨别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1.1860年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给世人留下了断壁残垣,焚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美日联军。 错误: ;改正: 。 2.《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19世纪90年代日本发动的“让中国惊醒”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错误: ;改正: 。 3.下面是某同学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内容归纳 错误: ;改正: 。 4.《我眼中的西安事变》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李宗仁、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后来事件得到和平解决。 错误: ;改正: 。 5.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错误: ;改正: 。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鸿
他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他是 A.严复 B.候德榜 C.徐悲鸿 D.魏源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曾国藩 C.张之洞 D.李鸿章
一份文献记载着“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五四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洋务运动后
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事因为 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面适合作为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A.卢沟桥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是 A.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C.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这个学校是指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这场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A.促进思想启蒙 B.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挽救民族危亡 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对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这本书叙述了中国自1840年到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独到的解读。下列适合作为该书书名的是 A.《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B.《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D.《从八国联军侵华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根据“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指出在“商鞅变法”的六条主要措施中,最不受当时特权阶级奴隶主旧贵族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3分) (2)指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3分) (3)商鞅变法由于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旧贵族的车裂之刑而死,但变法却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也受到了守旧势力的种种阻拦,但孝文帝不顾一切进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两个事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4分)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1)图中箭头所指的路线是古代哪条交通要道?(2分)汉代哪一位人物为此道路的开辟作出了杰出贡献?(2分)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交通线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如果你是一位被派往欧洲访问“大秦”的汉朝使臣,根据图示,请你把这条路线用文字描述出来。(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读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1、图2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4分) (2)图3中的“三教”是指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哪三个派别?(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1和图2中人物的历史贡献。(每图列出一点即可,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说明了哪些历史现象。(3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1、图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规定的标准文字和货币标准样式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推行了大臣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的办法;为了统一思想,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措施,他所统治的王朝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实现了大一统?(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2分)
辨析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6分)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2.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来监察京师百官,并在“十三州部”设立刺史,来监察地方民众的言论。(6分)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3.东汉末年,曹操“尊王攘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6分)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和中外交融的特点的是( ) A.王羲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绘画 C.石窟艺术 D.文房四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