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海战 D.收复新疆
阅读材料并回答:(18分) 材料一: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材料三: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8位英国顶尖国际和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排出了10位最差的总统和十大平庸总统,也选出了“最伟大的总统”, 下图人物和华盛顿分列第一和第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掀起法国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纪念这一事件,“7月14日”后来成为法国什么重要的节日?(3分) (2)材料二中“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哪一文献中变成了现实?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哪一文献也体现了这一思想?(4分)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出图片中人物的是谁?并为专家委员会阐述他排名第一的理由。(3分) 材料四 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 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是什么?最有远见的措施是什么?(2分)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与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大致同一时期,中、美、俄三国在世界近代化潮流的推动下分别进行过哪些积极的探索?其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三: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次工业革命的冲击?(2分) (2)在这场革命中瓦特改良的机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生产部门,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3)材料二的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请举出与之同时期的另一项重大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2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它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三: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哪一条是哥伦布的航线 (写序号);首先开通西欧到达东方航线的航海家是 (写出名字)(4分) (2)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二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3)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学小结,其中有四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过来。(8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除了资产阶级外,还有旧贵族。革命中,英国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这表明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正如学者所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纳西比战役是它的关键转折点,美军打败了英国军队,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在法国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颁布了《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他还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19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打破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观点,它沉重的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这种观点是 A.原子—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微生物学
这位科学家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但他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他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他是 A.牛顿 B.居里夫人 C.居里 D.爱因斯坦
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允许买卖土地,最支持和拥护国家的这项政策阶层是 A.广大农民 B.广大手工业者 C.中下级武士 D.新兴地主
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欧盟的形成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欧盟的形成 D.联合国的建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A.《布尔什维克注意的胜利》 B.《四月提纲》 C.《庶民的胜利》 D.《共产党宣言》
直接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不列颠空袭战 C.德国空袭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一年后,却出现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 要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整风 C.反革命暴动被平定 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的对外政策是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 C.扩大德国在欧洲的版图 D.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动机是 A.解放农奴 B.发展资本主义 C.避免革命 D.维护沙皇专制
《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D.确立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美国人发明了轮船 D.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 D.他相信地圆学说
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达·芬奇 B.伽利略 C.但丁 D.莎士比亚
15~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在思想文化领域卷起了狂飙巨浪,冲击着几百年来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解放。这一变革指的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采邑改革
要想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有关历史,可以参阅下列哪部书籍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大唐西域记》 D.《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在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中,与“丝绸之路”方式相同的是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一战 D.马可.波罗来华
在以下国家中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有 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廷帝国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④西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创造“0,1……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是 A.阿拉伯人 B.古埃及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现代奥运会比赛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长跑,源自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巴比伦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描写了人与命运的抗争,表达了人虽然无法摆脱命运的力量,但是在命运之前可以为自己争得尊严的思想的古希腊文学作品是 A.《荷马史诗》 B.《神曲》 C.《俄狄浦斯王》 D.《天方夜谭》
在古代社会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的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中国 D.古印度
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自 A.黄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