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1分)

(2)材料一的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1分)

(3)材料二中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除上述内容外,魏主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分)

(6)魏主的这些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列举两点原因。(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经济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之处?(2分)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识回答:(5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

(2)图2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指的是什么?(1分)这条商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1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1分)

 

 阅读下列材料:(7分)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苛政猛于虎也。

请回答:

(1)这些材料是谁的名言?(1分)他生活在哪个时期?(1分)他创立了什么学派?(1分)

(2)战国时孟子的主张和他一样,孟子提出什么观点?(3分)后人把他们合称为什么?(1分)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王羲之的书法

C.顾恺之的画                           D.云冈石窟的浮雕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 )

A.华佗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张衡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措施包括(   )

①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说汉话       ④与汉人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稻麦间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认为这是对哪一部史学著作的评价(   )

A.《汉书》          B.《史记》          C.《资治通鉴》       D.《离骚》

 

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身份开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世,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班超             C.蒙恬             D.玄奘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是春秋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D.编钟

 

对商鞅变法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得到发展

B.军队战斗力增强

C.商鞅被处死,变法失败

D.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吗?(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本题满分11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的贼心一直不死。近代,日本也是侵略中国最凶狂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在条约中强行割占了中国了哪些领土?(3分)

(2)1900年日本与欧美帝国主义共同侵略中国。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1分)?

(3)1937—1945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但以惨败而结束。写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3分)

(4)当前,日本强占我国钓鱼岛的野心极度膨胀。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什么?(2分)

(5)结合以上问题,回答为了更好地保家卫国,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本题满分10分)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九十多年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党的成立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3分)

(2)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曾与国民党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分)

(3)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4)1945年中共召开了七大,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5))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1分)

(6)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有何感想?(1分)

 

(本题满分9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请回答:

(1)“光学技术”是什么运动?代表人物举一例。( 2分)

(2)“学制度”有哪两大历史事件? 代表人物各举一例。(4分)

(3)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有何历史意义?(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

 

从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逐渐出现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B.先后出现了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

C.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成为社会潮流

D.上网看电影逐渐成为时尚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谱出的最主要时代主题是

A.君主立宪         B.抗日救亡          C.争取民主         D.思想解放

 

抓住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茅盾”、“《阿Q正传》”、“巴金”等一些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A.文学的发展                           B.社会习俗的变化

C.衣食住行的发展                        D.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