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不”是指( ) ①不接触 ②不谈判 ③不妥协 ④不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A.一国两制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武力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
近代史上香港地区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今天我国又是如何成功收回香港的?从香港被割让到回归的史实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⑵材料中“我”最早是如何被割占的?材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这一事件从因果关系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⑴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⑵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⑶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 ⑷“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⑸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
香港、澳门终于在21世纪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国人都为之振奋。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1981年8月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地建立经济特区,而香港、澳门回归后建立了特别行政区。我国的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在香港成立( ) A.地方政府 B.特别行政区 C.自治区 D.直辖市
中国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哪一年( ) A.1982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7年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在下列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 ) ①澳门 ②深圳 ③香港 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香港地区完全被占领及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在哪一年( ) A.1842、1997 B.1860、1997 C.1898、1999 D.1898、1997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 A.1999年、2000年 B.1997年、1999年 C.1997年、2000年 D.1999年、2002年
“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 ) A.邓小平 B.李鹏 C.毛泽东 D.江泽民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近年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 ( ) A.实行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的关系是( ) A.大杂居 B.小聚居 C.以汉族为主体 D.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为了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的杰出代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孔繁森
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 A.焦裕禄 B.任长霞 C.孔繁森 D.王庆喜
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A.57 B.56 C.55 D.50
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材料1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 3.材料2中的协议书签定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 5.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 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1.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2.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