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2017河北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战败后付诸实施的。

(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治皇帝准其上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京师大学堂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改评价无关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间

留学情况

1871~1889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

1896~1911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

1912~1927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盛极一时。

 

 

A. 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B. 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

C. 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D. 都由政府公派留学

 

(201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对侵略中国的远征军训令,原则明确,要求具体,并给前方指挥员在执行过程中,保留有根据情况自行决断的充分余地。纵使后来战事曾多次变化,统帅几度易人,但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

材料三 清王朝建立二百年来,无论八旗、绿营均已腐朽,加之清王朝“承平日久”,将弃兵丁均未经战阵,既缺乏实战经验,又缺乏严格的训练,根本不能打仗。这支军队镇压人民或是里手,抵抗外敌则是外行。而且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由于薪饷过于菲薄,致令有的不得不兼习手艺杂业,以养家糊口。待到战时,临时从各营汛零星抽调,拼凑成军,因而兵与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营伍散漫,心志不齐,难以形成有机的战斗集体,一旦临阵,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一遇敌人,往往未战先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结局给中国对外交往带来怎样的变化?

 

(2019原创)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斗争

C.体制的不均等性 D.战略上不断失误

 

英法联军曾占领中国首都北京,火烧圆明园,但在签订条约后就撤回军队,真正威胁清帝国存亡的是内部的大动乱。“内部的大动乱”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洋军阀混战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下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部分内容,其中最能反映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的条款是(    )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 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D. 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018石家庄长安区一模)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2018石家庄一模)1860年初,沙皇政府仍以“和平”“中立”的身份,周旋于清朝与英国、法国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2019原创)下图是1957年8月出土于广东虎门贵立街的一门铁炮,现陈列于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铁炮,却见证了那场改变民族命运的鸦片战争。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引导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表: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A. 割让香港岛    B. 战后赔款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2019原创)“在鸦片战争的进行中,皇帝在抵抗与妥协、开战与求和之间游移不定,对伦敦承担海外利益义务的错误估计以及缺乏敌方的准确情报——所有这些都预示了失败。”可见,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是由于(   )

A.英国实力强大,船坚炮利

B.清王朝腐朽落后

C.道光帝战和不定,指挥失误

D.清政府军队军备废弛,军事技术落后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部殆尽销毁。外来人之观者,详记其事,深赞林钦差之坦然无私。”上述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小亮以中国的发展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请运用资料展开探究。

资料一中帝国是近代中国的哪个政权?马克思对该政权发展趋势的预测是什么?马克思是基于当时怎样的世界和中国形势作出这一预测的?

 

下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图《伦敦新闻画报》评述的是(  )

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

 

    探究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材料二:随着垄断资本向全球的扩张,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化地区和非工业化地区的交流,不仅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进程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二》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2)请选择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发达工业国和亚非拉国家中的一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一体化对其的影响。

 

下边的两幅图片,是美国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A. 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

B. 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C.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D. 强化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为了对付英国工业品的竞争,1789年,美国开始实行以关税为主的贸易保护政策。

材料二: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其《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全面阐明了以关税保护美国制造业的论点。在汉密尔顿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1815年美国将进口关税调高到30%,但由于美国部分工业企业反对,美国国会于1816年决定大大降低进口关税。1816﹣1832年期间,美国关税的贸易保护特征特别明显,耐用品进口关税在1829﹣1832年甚至高达51.55%1848﹣1860年,受欧洲贸易自由化的影响,美国的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美国通过了新的关税法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进一步提高到了49%

材料三:1875年和1913年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制成品关税水平(单位:%)

国别

1875年

1913年

欧洲国家平均值

9.32

15.09

美国

42.3

40.8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田素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世界的影响。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A.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 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 坚信人类治理能力

 

(2020原创)近年来,“天眼探空、人脸识别、自主巡航、终端摄像头、5G时代”等一系列新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反思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   )

A.基因工程的发展 B.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

C.计算机的发明 D.原子能技术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日、俄、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材料反映的是

A.两极格局形成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漫画中的美国不断插足地区事务,引发这些地区的冲突与战争。该漫画表明(   )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

C.恐怖主义延缓了政治多极化进程

D.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经过工业革命,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形成了两极格局 B. 加剧了国际竞争

C. 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D. 消除了国际贸易摩擦

 

美国市场上畅销的芭比娃娃玩具,其原料来自中东,半成品在中国台湾制造,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最后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组装,这说明(  )

A.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亚洲国家生产水平高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