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对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⑴实验及现象

小A分分别收集1瓶空气(下称Ⅰ瓶)和1瓶呼出的气体(下称Ⅱ瓶),向两瓶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Ⅰ瓶中无明显现象,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B用饮料管向一支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吹气,澄清石灰水           

⑵解释与结论

小C认为二位同学的实验都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评价与反思

你认为小C的分析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6ec8aac122bd4f6e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ABCDE   ② BDCEA  ③DBCAE

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12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

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2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7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 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图中                             (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请完成小题。

1..(2分)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                                                           

2..(2分)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     论

 

 

假设③成立

 

3.(2分)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图3-8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小题。

1..(2分)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2..(2分)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2分)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5分)下表是生活中某种常见金属X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7.9g/cm3

1525℃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金属X投入盐酸中,有大量气泡生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推断金属X可能的一种用途                 

⑵将金属X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比较金属X与Mg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成立,金属X的活动性比镁弱

 

 

(11分)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液。请你按小王同学的猜想,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填写写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可不写化学方程式)

可能

是氢

氧化

钙溶

方案Ⅰ: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

液,向其中滴加几滴

____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选用与方案Ⅰ

不同类别的其他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气体;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作供氧剂。

【猜想与探究】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成分。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探究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试管中

木条复燃

生成物有___________

②往①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有氢氧化钠

 

【继续探究】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能作为供氧剂也很感兴趣,大家讨论认为可能是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有关,于是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CO2从a口处通入装置内,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b口处

木条复燃

CO2在常温下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出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于试管中,往试管内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氢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交流与比较】与我们学过的制氧气方法相比,常选用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的主要理由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6ec8aac122bd4f6e

 

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64   ,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    65    ,可以说明水是由     66    组成的;

C.实验原理与    67    (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 如右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6ec8aac122bd4f6e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加紫色石蕊溶液

   56  

      57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58    。

(3)三氧化硫(S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9  。

(4)如右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60  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这一实验说明:酸与碱作用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叫做   61   反应。

 

6ec8aac122bd4f6e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任写两点)

                   62                              

                   63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48    b  49   

(2)上述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50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

               51        ,所选发生装置中还缺少          52  。

②若B中装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  53  气体,收集该气体可选用 54 装置,检验该气体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55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

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制取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3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6ec8aac122bd4f6e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14分)下列图( I )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Ⅱ)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l/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比图(I)图(Ⅱ)回答以下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 图( I )中A、B的名称分别是                             ;若用D装置除去O2 中的水蒸气,则D中应装入的液体是          ,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字母)。

(2)用图(Ⅱ)中的“微型”仪器做实验,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相对用图(I)仪器做实验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实验污染

③方便个人或家庭实验     ④若需加热也能节约燃料

(3)图( I )中的C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中的装置               (填字母),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反应速度。

(4)图( I )中的C装置和图(II)中的“多用途U型管”(是在U型管中套人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都可用做“固一液”反应制取气体。若在反应进行中分别将两装置的橡胶管中部夹上铁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装置                                     

“多用途U型管”                                                         

 

(5分)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未于质量为51.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右图。

 

6ec8aac122bd4f6e

 

试通过计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  ▲   ,若在上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9分)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6ec8aac122bd4f6e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1)A仪器的名称为  ▲  

(2)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    ;理由是   ▲    

 

(9分)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6ec8aac122bd4f6e

 

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

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

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

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  盘;

(2)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

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B.天平没有调零

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

D.游码未归零

(3)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  ▲  水(填序号);

A.12.5mL    B.50 mL    C.100 mL    D.112.5mL

(4)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  ▲ 

(5)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  ▲ 

(6)过滤并洗涤后,氯化钾存在于   ▲   中;

(7)如果实验中热饱和溶液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进行过滤将会影响晶体的产量,理由是   ▲  

 

(8分)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2分)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

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

 

质量

分数

0%

(纯水)

1%

4%

10%

16%

24%

32%

36%

44%

49%

60%

98%

密度

1.00

1.01

1.02

1.07

1.11

1.17

1.24

1.27

1.34

1.39

1.50

1.84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写2条)

                                                                

                                                                 

(2)计算。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       g98%浓硫酸和        g水。实际操作时,取98%浓硫酸        mL(精确到1mL);

(3)配制稀硫酸。分别用量筒量取所需水和浓硫酸,先将               倒入烧杯中,然后

                                                                

(4)制取氢气。

①下图中可用于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字母)                 

 

6ec8aac122bd4f6e

 

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如图所示,标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                         

 

6ec8aac122bd4f6e

 

 

(7分)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装置

6ec8aac122bd4f6e现象

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

6ec8aac122bd4f6e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6ec8aac122bd4f6e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

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3、把铜丝插入①中。

6ec8aac122bd4f6e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

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3分)

(1)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pH时,所需用品除玻璃片、pH试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右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mL。

 

6ec8aac122bd4f6e

 

 

(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见右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          集气法。

 

6ec8aac122bd4f6e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6ec8aac122bd4f6e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          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右图中的      (填序号)。

 

6ec8aac122bd4f6e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4)采取(3)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      ”成立。

 

(12分)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浓硫酸

 
(1)仪器①的名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装置     (填字母),收集O2应采取                  法。

(2)草酸(H2C2O4) 固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 H2C2O4======CO2↑+CO↑+H2O,若用该反应来制取CO,制气装置应选      (填字母);除去其中的CO2可选仪器AC,C中装入的试剂最好是    (填小写字母): a. 烧碱溶液    b. 浓硫酸   c. 澄清石灰水。

(3)点然CO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用CO还原氧化铜粉末,应选装置     (填字母),其反应方程式为                              

(4)右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G处装稀盐酸,H处放少量铁屑,则加热处的现象为                           ;“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上图实验装置中的      (填字母);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用量极少以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              (写1点)。

 

6ec8aac122bd4f6e

 

 

(8分)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6ec8aac122bd4f6e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份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处理提出可行的方法                                                               

 

(5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          (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 ,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6分)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6ec8aac122bd4f6e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

B杯中的现象是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实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 (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2) 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