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李华同学在课桌上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李华同学在课桌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他的同桌建议他改一个字,将“想”字改为“该”字。这一字之别,引发许多同学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之中。

对于到底是哪个字更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想做”与“该做” 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想做的往往不能做,可做的又常常不该做! 关于战略的教科书现在往往一写就是几百页,而且据说战略的定义也有上百种。其实,战略的作用本来就是帮助企业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太复杂。 什么是战略?我的理解,战略就是想明白企业到底该做什么。是在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环中找到一个很小的交集--这就是你真正该做的。 战略的第一个环是“想做”。想做包括一个企业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使命是一个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目的,它为客户和社会到底创造什么价值。愿景是企业对自己长远发展的一种期望。企业的创始人往往会对其发展留下很深的烙印。所以我现在帮助一个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它的老板到底想要做什么:赚钱,成名,立业?做企业是很辛苦的事。是不是真想做(有没有激情),真想做什么,都是企业家首先要想清楚的事情,这是清晰战略的第一步。 战略的第二个环是“可做”。可做是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会的判断。机会有大有小,有急有缓,有重有轻,善于判断并抓住机会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原因。“时势造英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哪些可做,是有客观规律性可循的。顺势而为,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势,以及行业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制定战略的重要基础。做真正值得做的事,而不是有钱就做,有机会就上。这是清晰战略的第二步。 战略的第三个环是“能做”。能做是对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判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企业能否将战略贯彻到位,关键在于其是否拥有与所制定战略相匹配的能力。后者是将抽象战略具体化的工具。战略的思路很容易模仿,但支持战略的能力却很难模仿,因为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企业的每一步突破,都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不过,这种努力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如果我们考察那些现在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不难发现,他们竞争优势的基础实际上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了。 战略就是找出你既想做,又可做,又能做的,这就是你该做的。最重要的是这三者的匹配。这是战略最根本的一点。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想做的往往不能做,可做的又常常不该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写作任务是:对于到底是哪个字更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首先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李华在课桌上,是考生构思的社会语贴了张写着“做自己想做的”的纸条,第二句是李华的同桌建议将“想”字改为“该”字,第三句是说这一改动引发许多同学激烈的讨论。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针对这一讨论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联想。分析立意时抓住关键语句“‘想做的’与‘该做的’”“到底哪个字更好”,材料表面上是讨论“想做的”与“该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辨。写作时应紧扣社会责任,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能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体现一代青年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韬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这幅《好与快》漫画,请写出画面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画面内容不超过50字,寓意不超30字。

 

查看答案

(2013·安徽宣城第三次调研)下面是四种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学生会决定5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高三(1)班一同学于4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 立法指引制度,是指法规的起草、审核和审议单位,须就法规草案条文内容的立法依据、事实、理由等进行详细的书面诠释,并提供其他省、市和国际的相关立法经验等资料.

C. 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淸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D.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淸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来,淸凉舒爽的感觉,令人呼之欲出

②不滥施刑罚,不以言获罪,即使一人犯法.也不搞朋坐族诛,这才是法制社会应有的基本准则和精神气度。

③各种品牌的汽车展销商津津乐道自己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人们展示、讲解这些因环保要求和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款汽车。   

④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⑤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A. ①⑤    B. ①③    C. ②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雍》),这些均源自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等内容。

(2)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