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霸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钓。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

【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词的上片说“ 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愁绪包括哪些?

 

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词人惜春、伤春之感。②怀亲之愁。游子凝想 当年分别之时,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惘伥。③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愁情。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词的内容“落花”“青鸾”“飞梦”分析“伤春”“怀亲”“羁旅”之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的是 ①___________,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②___________,“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 一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4)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綿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 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拉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賴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 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 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⑪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⑫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⑬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牧民居无定所,对其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B.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C.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嫌恶的心理变化过程。

D. 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自然而然,富有生活气息,因而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

2.文章第①段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3.文章第⑧段以前,“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出场,文章是通过哪些人和物来写“这个人”的?

4.“一个普通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广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姓;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③“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

④“是的。”

⑤“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 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一一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⑨“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呑呑吐吐的说。

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⑪“何!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 ——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谁来管这等事……。”

⑫“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⑬“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竞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 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 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 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1.下列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

B. 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有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

C. “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应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

D. 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只有“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

2.下列对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

B. “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

C. “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

D. “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

3.祥林嫂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并说明她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锤子的打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而溪水的欢歌也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