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4)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写作缘由”,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知”“豗”“砯”“作客”“贻”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綿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 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拉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賴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 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 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⑪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⑫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⑬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牧民居无定所,对其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B.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C.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嫌恶的心理变化过程。

D. 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自然而然,富有生活气息,因而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

2.文章第①段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3.文章第⑧段以前,“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出场,文章是通过哪些人和物来写“这个人”的?

4.“一个普通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广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姓;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③“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

④“是的。”

⑤“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 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一一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⑨“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呑呑吐吐的说。

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⑪“何!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 ——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谁来管这等事……。”

⑫“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⑬“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竞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 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 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 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1.下列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

B. 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有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

C. “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应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

D. 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只有“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

2.下列对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

B. “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

C. “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

D. “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

3.祥林嫂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并说明她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锤子的打击造就了宝剑的锋芒,而溪水的欢歌也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名篇名句补充完整。(任选填6句)

(1)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少善文              属:连缀

B. 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风雅

C. 妙尽璇机之正            正:道理

D. 尝问天下所恶者        疾:憎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京师,观太学             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 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涂有饿莩不知发

C. 精思傅会,十牵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五部经书;“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 “因以讽谏”中“讽谏”指封建时代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永元”“阳嘉”“永和”全是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视事”指官吏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世为官。

B. 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C. 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根据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及方位。

D. 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蓊译成现代汉语。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