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1.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2.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

3.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

4.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1.(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2.(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3.(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4.(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 (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5.(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 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6)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7) ______________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______________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听业上人①弹琴

齐己

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

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

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

注:①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

⑴.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 一联的含意。

⑵.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

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tǎng):国库中的钱币。②葑(fēng):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   属:连接

B. 过高帑                   糜:消耗

C. 使汶水南而北增           弱:减少

D. 清时治水善度情形         相: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时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王曰

B. 遏水使入马场湖,蓄济运       焉用亡郑陪邻

C. 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 参用其法                     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翻译下列句子,并回答第3小题。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                                                            (3)探究李清时治水有方的原因?尽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听着这首《凤凰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凤凰浴火重生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就只能在熊熊火焰中留下一堆无用的骨灰!

①我们此时难道不正像那烈火中的凤凰

②如果我们奋力拼搏,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万丈阳光

③然后她展开翅膀,在灿烂中永生

④她的熠熠烈焰中的美丽,她的坚忍不拔的勇毅,她的浴火重生的神奇

⑤火红的羽翼在火焰中闪亮,那浴火的身躯承受着火焰的舐噬

⑥试问还有谁能不被她的强大所折服

A. ⑤④③⑥①②    B. ①②⑤③④⑥

C. ⑤③④⑥①②    D. ⑤③④①②⑥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