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舍弃’,是‘放下’!”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血脉中的回声
我的祖父是一个爱读《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一个略识文字的农民,读过几年私塾。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个乡村屠户,一个与时局毫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
祖父天生是个军人坯子,生得膀粗腰圆,体型彪悍威武,俨然古籍里的壮士。祖父成长的年代,正是乱世,军阀混战,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故乡亦是一块烈士喷血的战场。祖父一直梦想从军,却一直没有做成军人。他曾经两次投奔军营。第一次,他走到红军正在招兵买马的镇上,还穿了几天军服,可还没有走上战场,身体一直像牛一般壮实的祖父竟然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他被送回了故乡。第二次,祖父走了几十里路去投奔红军,可正遇上军营已按计划招满了人,暂时又没有足够的粮草养活更多的人,花光了盘缠的祖父和乡亲无奈只好返回故乡。从此,娶妻生子,种地杀猪,直到终老。
行伍参军的梦想破灭以后,祖父托人买了一套《三国演义》,花了三块半银元。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至今依然健在的祖母每说到这事就愤愤然:“这老棺材!”
遥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我那年轻的祖父劳作之余,床上披衣坐起,拿起其中的一卷,小心打开昨夜折叠的地方,又开始了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满纸的烽烟四起,而深夜展读的祖父如坐拥江山的君王,所有的文字都化为英雄和美人,城池和兵马,刀枪剑戟和时运玄机。屋内半夜沁凉,而纸上正与马超厮杀的许褚裸露的背上热气腾腾。窗外雨声潺潺,而书中喊杀声震天……身边的祖母在睡梦中发出了一声不满的嘟囔声,而祖父用手沾了点儿口水,把书翻到了又一页。窗外天色微明,而祖父依然沉浸于掌上的春秋,毫无睡意……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欲颓败的中国乡村,故乡的一幢老宅子里,祖父享受着浩大的精神盛宴,与千年前的英雄风云际会。这个满怀凌云壮志却时运不济的年轻农民,他现实中未竟的梦想在书中得以一一实现。凭着一套《三国演义》,祖父的日常生活变得无比生动起来。我仿佛看见灯光下祖父嘴角毫不自知的笑意,他满是血丝的眼睛变得无比光亮。
而现实中命运对祖父的捉弄远没有结束。“文化大革命”爆发,太祖父被定为“地主”而气绝身亡,而祖父则被五花大绑,跪倒在全村人的面前。带刺的篾片,一次又一次抽打在他被剥光了衣服的脊背上。他宽阔的脊背,顿时血肉模糊。周围振臂高呼声震天,而祖父一言不发。人们突然发现,当年那个血性汉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可怜虫。
祖父对所有人的辱骂都逆来顺受,哪怕对三岁的孩子都笑脸相迎。就这样,他隐忍地活着。而此时,唯一能给祖父带来安慰的,恐怕就是他年轻时候日日阅读的《三国演义》。听祖母讲起,他有时整夜整夜地阅读《三国演义》。
风吹动着眼前的煤油灯,灯光危险摇荡。床前祖父的阴影沉重如山。他被鞭挞过的脊背隐隐作痛。他把头再一次地投进《三国演义》的纸页中。在祖母的描述中,祖父一直沉默寡言。
终于在七十年代末,祖父把全家带到了安全地带。经过长达十数年的忍气吞声,祖父晚年脾气变得暴烈无比。他的意识里似乎总有一个远比他强大的对手,他想打败他,而他根本看不见对手到底在哪里。他的焦躁和暴烈即由此而来。但祖父疼我。他面对我时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他难得的慈爱。他还给我讲《三国演义》:“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于桥上,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个个平常的夜晚在祖父拿腔拿调的声音中陡然变得充满悬念,意味深长。黑夜之中,听着祖父的鼾声,我睁大着眼睛,对遥远的历史,充满了向往……
几年前,我在老家的柜子里翻到了那剩下的六本《三国演义》。经过时间的浸淫濡染都成了酱色。一些页码还保留了祖父当年的折痕,揭开有簌簌的脆响。
我双手捧着这六本《三国》,就像捧着一件圣器,一件传世的珍宝。
曾经几次差点梦见祖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身体依然魁梧彪悍,正向前疾步行走,正是我少年见到的模样。我在梦里拼命喊他,他总不肯转身。我的喊叫声越发凌厉,可祖父越走越远,转瞬不见。在梦里我绝望地哭了。醒来,满脸全是泪水。我索性披衣坐起,任凭泪水在黑暗中横流。
今夜,我又想起我的祖父了。我小心翼翼翻开六本残本《三国演义》,以此感应祖父的魂魄,在字里行间寻找他辗转的轨迹。
祖父——
我轻轻地唤了一声。我顿时听见了我的血脉中传来巨大的回应声。
1.请概括“我”的祖父的形象特点,并简析。(6分)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3.为什么说这套《三国演义》“像一件圣器,一件传世的珍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4.对本文的标题,有人认为应改为“《三国演义》之祭”更妥,也有人认为还是原标题好,你的意见如何?请做探究分析。(4分)
(1)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西厢记》)
(3)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4)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5)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论语》)
(6)罗浮山下四时春, 。 (苏轼)
(7)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8)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9)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分)
文言文阅读(27分)。
(1)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2)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4)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7分)
(1)蒋琬,社稷之器 器 _________
(2)辟琬为东曹掾 辟 _________
(3)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赞 _________
(4)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不幸 _________
(5)既无戚容,又无喜色 戚 _________
(6)或欲构戏于琬曰 构 _________
(7)后敏坐事系狱 坐事 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 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3分)
(2)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3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分)
(4)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3分)
(5)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3分)
3.第(4)段中“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推断其中“前人”指的是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文意,概括能体现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的几件事。(3分)
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B.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