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 春行即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歌创作于安史之

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①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借景抒情)②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鸟歌鸟语,无人识。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2.①诗歌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宜人之景。②反衬出诗人感伤、哀愁、凄凉的心境。③即兴抒发了花落鸟空啼,国破山河在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芬芳的花儿无人欣赏也就自己零落了,在春光满山的小路上,鸟儿在空阔山林中孤独地鸣叫。“无”、“空”两词,与昔日皇帝行宫游人如云、人鸟共乐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准确地写出了战后荒芜衰败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B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C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D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

B奏议,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错误,“奏”意为“陈奏”。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4.翻译下列句

(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话说文学趣味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查看答案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写出一定的感悟、反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良晨美景  狭隘  彤云密布   孤苦

B.哀声叹气  俨然  六神不安   央浼

C.天高地迥   拮据   不矜名节   玷辱

D.日薄夕山   谗言   茕茕孓立   盘桓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②③⑥①⑤④   B.②⑥③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⑥③   D.①⑤④②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