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会辐射光子

D. 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C 【解析】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即经过5个半衰期,未衰变的质量,故B错误;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会辐射光子,故C正确。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与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是逆过程,质量的变化相等,能量变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结合能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还要另给它们分离时所需要的足够的动能(光子方向有动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个固定的光滑直杆,该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2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14CR5-58.TIF

(1)如图甲所示,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下滑了位移x=1 m后到达P点,求滑块此时的速率。

(2)如果用不可伸长的细绳将滑块m与另一个质量为M=2.7 kg的物块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接,细绳因悬挂M而绷紧,此时滑轮左侧绳恰好水平,其长度L=m如图乙所示。再次将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滑至P点的速度大小。整个运动过程中M不会触地,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

 

查看答案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AC=7RABC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cos 37°=)

(1)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10 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经过多长时间运动员距斜坡的距离最远。

 

查看答案

某河水流速恒为3m/s,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是5m/s,已知河宽为100 m,试分析计算:

(1)欲使小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应沿什么方向?最短时间是多少?以这种方式渡河此船到达正对岸下游多少米处?

(2)欲使小船渡河位移最短,船头与上游河岸夹角的余弦是多少?到达对岸用时多少?

 

查看答案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

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

下,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l)实验过程中,要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在图乙中,建系坐标原点选择正确的是_____

(2)某同学以(1)题中A图建立坐标系,在描出的平抛运动轨迹图上任取一点(x,y),求小球的初速度,这样测得的平抛初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这位同学的结果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3) 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三个点,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