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描绘热敏电阻RT(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伏安特行曲线,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该同学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了实物,如图乙所示,但仔细观察发现有一根导线连错了,这根连错的导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号导线。
(2)电路图中两电表都不是理想电表,______(填“电压表”“电流表”或“电压表或电流表”)的内阻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实验中,应保证热敏电阻周围的温度_______(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不变”)。
(3)该同学对两个不同的热敏电阻RA、RB分别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个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如图丙所示。把热敏电阻RA、RB分别与定值电阻R0=250Ω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为3V的电源上(电源内阻不计),工作时RA的阻值约为______Ω,RB的阻值约为______Ω。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的实验。
方法如下:在水平轨道的B点固定一个光电门,A点有一个小车,小车上有一个宽度为d的遮光条。轻质细线一端悬挂重物,另一端跨过固定在轨道上的定滑轮与小车相连,细线与水平轨道平行,小车在A点由静止释放。
图甲 图乙
(1)若A、B之间的距离为L,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当成小车受到的合力,实验中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为______________。
设重物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则m=____M(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
(3)若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各自得到的a-F图像如图乙所示,F为小车受到的合力。图线的斜率不同说明两位同学使用器材中________是不同的,且关系是__________。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在漫长的年代中,一直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使得地球的密度不断减小,体积不断增大。如果这种说法正确,地球在膨胀过程中总质量保持不变,仍然可以看成球形,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近地卫星的运动周期会慢慢减小
B. 假如地球的自传周期不变,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会慢慢变大
C. 地球表面同一个物体的重力会慢慢减小
D. 假如月地间距离不变,则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不变
将质量为m的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A叠放在物块B上,物块A与物块B间的动摩擦因素为µ,最初A、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计时,并在物块B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且推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F=6t(N)。已知m=1kg、M=2kg、µ=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假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A. 物块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为1m/s
B. t=s时刻物块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
C. t=0时刻到物块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物块B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为0.5m
D. t=0时刻到物块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推力对物块B的冲量大小为3N·s
如图所示电路中,R1=5Ω,R2=7Ω,R3=8Ω,R4=10Ω,R5=12Ω,电容器的电容C=20µF,电源电动势E=18.6V,内阻r=1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开始电建K是闭合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为1A
B. 电压表的示数为6V
C. 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为1.8×10-4C
D. 当电键K断开后,通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1.8×10-4C
如图所示,平行导轨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 ,PQ下端导轨是直线,MN与PQ之间的两导轨是相同的曲线,两端导轨在P、Q处平滑连接,M、N间用导线连接,MN与PQ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也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的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直线部分导轨平面向上。长为L、质量为m的金属棒AB从MN由静止释放,金属棒AB运动到PQ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金属棒AB的电阻为R,重力加速度为g。运动过程中金属棒AB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一切摩擦及导轨和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棒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B. 金属棒AB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mgcos
C. 由MN到PQ过程中,通过金属棒AB的电荷量为
D. 由MN到PQ过程中,金属棒AB中产生的热量为mgL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