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m1=500 g的木板A静放在水平平台上,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2=200 g的小物块B。轻质细线一端与长木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物块C连接,长木板与滑轮间的细线水平。现将物块C的质量由0逐渐增加,当C的质量增加到70 g时,A、B开始一起运动;当C的质量增加到400 g时,A、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已知平台足够长、足够高,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轮质量及摩擦不计。求木板与平台间、木板与物块B间的滑动摩擦因素。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某电压表的内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几kΩ)
B.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3 kΩ)
C.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0 Ω
D.定值电阻R2,阻值为2000 Ω
E.滑动变阻器R3(阻值范围0-10 Ω)
F.滑动变阻器R4(阻值范围0-10 kΩ)
G.直流电源,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ⅰ)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按实验电路将实物图连接好;
(ⅱ)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记录V1、V2的读数分别为U1、U2;
(ⅲ)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记录V1、V2的读数;
(ⅳ)以U1为纵坐标,U 2为横坐标,作出U1 -U2关系图像;
(ⅴ)分析U1 -U2关系图像,得到待测电压表的内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定值电阻R0最好选用______;滑动变阻器R最好选用_____ 。(填写器材前面的序号)
(2) 步骤(ⅰ)中实物图连接还有两根导线没有连接好,请在图乙中补充完整____。



(3) 步骤(ⅱ)中V1示数如图丙所示,则V1的读数________V。
(4) 步骤(ⅳ)中得到的U1-U2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步骤(ⅴ)分析得出U1-U2关系图像的斜率为k,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可得待测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们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们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D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B间距为5.92 cm、BC间距为8.54 cm,CE间距为24.94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m/s2,CD间距应为_____ cm。

在匀强电场中,A、B、C、D、E、F位于边长为L=2 cm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上,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正六边形所在的平面。已知A、B、D、E的电势分别为 -2 V、 0 V、 6 V、 4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的电势φC=2 V
B. A、F间的电势差UAF=2 V
C. C、F间的电势差UCF=4 V
D. 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200 V/m
物体由地面以120J的初动能竖直向上抛出,当它从抛出至上升到某一点A的过程中,动能减少40J,机械能减少10J。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物体
A. 落回到地面时机械能为70J
B. 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为90J
C. 从最高点落回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60J
D. 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60J
从t=0时刻起,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同
B. 40 s时,a、b两物体相遇
C. 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 a加速时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