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甲、乙两种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遏止电压为Uc,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
B.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C. 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均为eUc
D. 乙光的频率为![]()
【答案】AD
【解析】根据光的强度越强,则光电子数目越多,对应的光电流越大,即可判定甲光的强度较大;选项A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
mv2=hν-W0,
mv2=Uce,由图可知,甲乙的截止电压相同,故甲乙的频率相同,选项B错误;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均为eUc,选项C错误;根据
,可得
,选项D正确;故选AD.
【题型】多选题
【结束】
11
如图所示,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B是小车内半圆轨道的水平直径,现将一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 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由A点沿切线方向经半圆轨道后从B点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0.8h,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
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
D. 小球第二次冲出轨道后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根据如图所给图片及课本中有关历史事实 , 结合有关物理知识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 1 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示意图,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
B. 图 2 是链式反应的示意图,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之一是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临界体积
C. 图 3 是氢原子能级图,一个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以产生 6 种光子
D. 图 4 是衰变规律的示意图,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小于 83 的个别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答案】BD
【解析】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当不是临界体积时,不会发生持续的裂变链式反应,有利于裂变燃料的贮存;当超过临界体积,则可发生持续的裂变反应,故B正确;
C、处于
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最终跃迁到基态,跃迁情况可能是:
,释放1种频率的光子,
,
,释放2种频率的光子,
,释放3种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
D、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小于83的个别元素,也具有放射性,故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光电效应发生条件,同时要知道原子的能级跃迁是原子物理中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同时明确能级和产生光子种类之间关系,注意临界体积与放射元素的原子序数范围,最后理解一个原子与大量原子跃迁的光子种类的区别。
【题型】多选题
【结束】
10
用甲、乙两种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0,遏止电压为Uc,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
B.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C. 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均为eUc
D. 乙光的频率为![]()
根据如图所给图片及课本中有关历史事实 , 结合有关物理知识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 1 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示意图,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的条件是入射光的波长大于金属的“极限波长”
B. 图 2 是链式反应的示意图,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之一是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等于临界体积
C. 图 3 是氢原子能级图,一个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可以产生 6 种光子
D. 图 4 是衰变规律的示意图,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小于 83 的个别元素,也具有放射性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图示正弦交变电压。闭合S后,额定电压为20V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理想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0.1A。已知图中元件D具有正向电流导通、反向电流截止的作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B.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C. 用电器额定功率为22W
D. 在用电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断开开关S,用电器功率将变为原来的一半
如图,矩形闭合导体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线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象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

A. 
B. 
C. 
D.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光滑的凹槽,槽两端固定有两轻质弹簧,一弹性小球在两弹簧间往复运动,把槽、小球和弹簧视为一个系统,则在运动过程中 ( )

A.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