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
B.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5m/s2
C.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0m/s2
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
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则知其余力的合力范围,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加速度的范围.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当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解析】 A、根据平衡条件得知,余下力的合力与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后,物体的合力大小范围为5N≤F合≤25N,物体的加速度范围为:2.5m/s2≤a≤12.5m/s2.故A错误; B、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B错误; C、当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由于合力恒定,故加速度恒定,故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的合力大小范围为5N≤F合≤25N,物体的加速度范围为:2.5m/s2≤a≤12.5m/s2.故C正确; D、若物体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B.万有引力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牛顿测定的
C.为了验证地球吸引地面上物体的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的猜想,胡克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并把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外推
D.为了验证地球吸引地面上物体的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的猜想,卡文迪许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并把引力规律做了合理的外推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 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转动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 D.不计空气阻力.
a)求P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b)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
c)求出O、D间的距离s 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
图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 两端相距3m,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C、D 两端相距4.45m,B、C相距很近.水平部分AB 以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将质量为10kg 的一袋大米放在A 端,到达B 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CD 部分,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m/s2)试求:
(1)若CD 部分传送带不运转,求米袋沿传送带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 端,求CD 部分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及米袋从C 端到D 端所用时间的取值范围.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密度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于是某同学在这种环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的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具有基本测量工具.
(1)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   
(2)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3)待测质量的表达式为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