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年和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的情况。这说明当时
A. 全国工业产量会剧下滑 B. 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 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 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
A. 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
B. 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
C. 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
D.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推崇不设君位和王侯、实行共和制度的瑞士,称其为“西土桃花源”。据此可知,魏源
A. 号召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C. 突破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D. 对君主制度进行了反思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在《留书·封建》篇指出,自秦以来中国政治“有乱无治”弊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候自治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实际上
A. 属于主张倒退复古思想 B. 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
C. 暗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 D. 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
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考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商人只需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这反映
A. 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
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
C. 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
D. 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