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他以楷书著称,其遒媚劲健的书体,虽稍带颜法,却自创一派,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是
A. 张旭
B. 苏轼
C. 柳公权
D. 黄庭坚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②推动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④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A. “非攻”
B. “无为”
C. “齐物”
D. “严刑”
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小国寡民”
C. “以自苦为极”
D. “富贵不能淫”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下列与材料主张相符的是
A. “君轻民贵”
B. 施行仁政
C. 克已复礼
D. 超越功利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材料三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3)材料三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