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②推动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④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A 【解析】汉代太学设立推动古代官学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①③正确,选择A;②是百家争鸣时期,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是地方郡国学,排除②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A. “非攻”

B. “无为”

C. “齐物”

D. “严刑”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小国寡民”

C. “以自苦为极”

D. “富贵不能淫”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下列与材料主张相符的是

A. “君轻民贵”

B. 施行仁政

C. 克已复礼

D. 超越功利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材料三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3)材料三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