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担负着哪些职能?
(2)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有什么特点?
(3)据上述两题回答:《秦律》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儒学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巨、父于、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黄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
材料三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巨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原巨》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朱熹思想的文化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以前传统儒家思想相比,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有何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
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 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反映的思想是
A. 农商并重
B. 重农抑商
C. 重商主义
D. 自由主义
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
A. 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
B. 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
C. 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
D. 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