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 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

B. 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

C. 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D. 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

 

A 【解析】材料中清政府以私自设厂有伤风化等为由取缔民族企业,反映出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封建势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选A;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只是借口而已,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而是强调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该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阏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粱启超,字卓如,广东新会人。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接受传统文化,聆听众多爱国故事。17岁中举,沿此而行,则或可平步青云。然光绪年间,中国痛遭列强蹂躏,他毅然抛弃昔日追求,踏上坎坷的救国之路。

1890年,梁启超追随康有为,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先有协助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接着,参与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其文章《变法通议》中,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百日维新”期间,又撰写不少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严酷的现实证明,改良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然而他并来醒悟,跟随康有为,公开提出“保皇”口号,四处建立保皇组织。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推翻清朝统治政权的呼声日益高涨。1902年2月,为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粱启超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开明专制”论,强调中国国民程度太低,“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攻击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是一种“复仇主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粱启超政治思想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发表了他称之为“世界和平纲领”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以公开方式订立公开合约;无论平时和战时有公海上航行的自由;撤销各种经济障碍,贸易平等;实行裁军;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恢复波兰之独立性;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经过讨论后,协约国最终还是以威尔逊提出的方案作为对德和谈的基础。1918年8月.德国在战败前夕向美国提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和谈。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裹,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的本质意图。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威尔逊提出的“世界和平纲领”破产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