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

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美丽 夕阳的一缕余辉斜射在墙上,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恬静,雪白的墙壁映出点点淡红,真美! 家中静静的,家人的心被爷爷的病情牵着,脸上笼着一丝愁云。 突然听到爷爷房中有轻微的响声,紧接着是穿鞋下地的声音。我忙跑进房里,是爷爷!都几个星期没起床的爷爷今天怎么……我满脸疑惑,忙去搀爷爷。刚走几步,就听到妈妈房中也有了轻轻的响声(奶奶因中风搬到隔壁妈妈房中)。爷爷一点点也移动脚步,手扶着墙。奶奶在妈妈的搀扶下也挪动着步子,慢慢地向爷爷这边走来,只见爷保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眼角的皱纹像鱼尾似的向两边舒展开来,两脚移动得更快了,无奈力不从心,身子向前一倾,差点摔倒,我一把搀住,爷爷脱开我的手,扶着墙喘着气,仍不停地向前挪动着脚步。 奶奶苍白的头发已稀疏无几,中了风的身子也在颤抖着,她望着爷爷,眼里噙着泪花,嘴唇在不停地微微颤抖着,轻声念着:“老头子,老头子……”奶奶双手用力向前伸着,爷爷也伸出那双苍老的饱经风霜的手,依旧挪着步子。 近了,更近了……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此时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一世的深情都浸在这牵手之中。妈妈背过身拭去了泪水,我也泪流满面。 微风中,夕阳余辉映照下的墙壁更加美丽。爷爷和奶奶只是紧握着手,任泪水在流淌。远处飘来清晰的歌声:“因为牵了手,来世还要一起走……” 爷爷和奶奶就这样站着,似两尊亘古的雕像。他们牵着手度过艰苦的岁月,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一直到白头。 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解析】“发现”是写作的话题,其意思是“第一次看到或知道”,是需要凭借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内心情感体验,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例如妈妈的头白发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情感,例如发现了幸福、爱等。因此,我们不妨在话题的前边或后边加上相关的事物词语,形成此次作文的题目。例如,题目可以拟定为:《发现风景》《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我发现了妈妈(老师)的白发》等。如果写记叙文,不妨参考如下的构思:从父母、师长的爱的角度构思;从发现读书的益处方面构思;从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方面构思……如果写成议论文,不妨参考如下的构思:从发现与逆境的关系角度写作;从缺少发现的害处角度构思;从发现与成功的关系角度构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活出“包浆”

①在上海地铁里,见一位老绅士给怀孕的年轻女子让座。

②被让座的女子有点惭愧,坐下后提出要替老人拿包。老人便把自己的皮包交给女子,自己拉着手环淡然站着。

③他很明显有些年纪了,拉着手环的小臂多皱而枯干,但,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的精神不曾浑浊。他穿着灰色调的府绸衬衣,窄身裤子,皮鞋和手表很明显已经有年头了,但一眼瞧去依旧经过细致的打理,散发出低调讲究的淡淡光泽。

④地铁行至人民广场站,老人有了座位,却并不像一般的老年人那样拿出手机来大声嚷嚷,也没有开着收音机旁若无人听保健讲座,而是从皮包里拿出老花镜和一本书,开始专心看书。

⑤他让座的女子依旧坐于他的一侧,问他:“伯伯,你在读什么书?”

⑥他微笑:“一本英文书,叫《美妙无比的痛苦》。”

⑦他并没有大谈读书的心得。他也没有顺势建议年轻的邻座平时要好好阅读,学习英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此时读书的态度就像每天提着菜篮子去小菜场一样自然,含蓄温润,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就像古玉上的包浆一样散发谦谦君子的光泽,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

⑧这是岁月给予一个人的最佳礼物:活出“包浆”。有这样一种温存的旧气、沉静的幽光,说明他在合乎自己脾性的领域里浸润良久,得到了完美的润泽,于是到了老年,才会有这样一种慈蔼淡定的面相,独立自尊的姿态,安之若素的性情。他才不会热衷于在最微小的地方与人争抢利益,如果争抢失败,就一路絮叨不休,明里暗里嘲讽如今世风日下,竟没有人拿出行动来“尊老”。

⑨并非每个人经历了这漫长的岁月,都会活出“包浆”。成就“包浆”需要经历内心深处那些“美妙无比的痛苦”,需要经历酷暑寒冬,土埋水沁,需要恰到好处的摩挲与反省,需要一半命运的磨砺,与一半命运的垂青。只有懂得取舍,懂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人,到了老年,才会逐渐形成那幽光内敛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温润沉静,告诉你,包浆深厚是怎样的一种人品。

⑩邂逅“包浆深厚”的老人,我竟不能以“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心底的感触。他并不具备道德上的进攻性,他从不咄咄逼人,要你“尊老爱幼”。相反,他那么整饬、低调、亲切,能勾起我们对童年时代亲情的最好回忆。看到他以孤单、苍老的身躯抵御岁月潮水的侵袭,心头掠过一丝轻微的伤感,也更升腾起一份热望:愿他老人家能有更多时间,可以把身上那层隐形的包浆养得更润泽,让我们后辈对老去这件事,持豁达且欣慰的态度。

1.通读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文章段落

表达方式

内容概括

①~⑦

(1)

(2)

⑧⑨

(3)

(4)

议论

写从“包浆深厚”的老人身上获得的感悟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位“老人”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

(1)这是岁月给予一个人的最佳礼物:活出“包浆”。(“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譬如铜、玉、竹等古玩表面经长期摩挲所发出的光泽即称作包浆。请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邂逅“包浆深厚”的老人,我竟不能以“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心底的感触。(为什么“我”不能以“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心底的感触?)

4.读了本文,你觉得一个人要想活出“包浆”来,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是很多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都会问到的一个经典问题。我们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则多亏了约翰·威廉·斯特拉特。这位19世纪的物理学家因发现了氩元素,于1904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真正让斯特拉特名垂青史的,是因为他发现了瑞利散射规律。他因继承爵位,所以被称为瑞利勋爵第三,而这一规律就由此命名。瑞利散射规律阐述了光如何在大气分子的散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瑞利散射”的内容是:散射强度跟波长的4次方呈反比,即波长越短,散射强度越强。

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这七色光中青、蓝、紫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和尘埃散射。大气分子及大气中的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光的散射能力大大高于对其他波长较长的光子,如红光因波长长,透射力大,因此能直接通过大气射向地面。与此同时,青、蓝、紫光因为波长短,当它们遇到大气分子、冰晶等,容易发生散射。根据瑞利的理论,当光波波长减少时,散射的程度急剧加强。所以光波波长最短的紫色光应该散射最强。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蓝天,而不是紫色的天空呢?原来当散射光穿过空气时,吸收使它丧失了许多能量,波长很短的紫光虽然在穿过空气时,散射很强烈,但同时它们也被空气强烈地吸收,阳光到达地面时,所剩的紫色散射并不多。我们所目睹的天空颜色是光谱中蓝色附近颜色的混合色,它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蔚蓝天空的颜色。

为啥秋天的天空看着更蓝?

秋天,并非只有树叶会变色。你是否也曾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仰望天空,发现它的颜色居然如此鲜明澄澈?这并非是你的想象,秋季的天空确实要比以往更蓝,这一切都有科学依据。

随着白天逐渐变短,太阳在天空的轨迹逐渐下沉到地平线。这增加了更多散射出来的在地表肉眼可见的蓝光数量。太阳光线不再是位于我们头顶上方,而是与天空成一定角度。瑞利散射向肉眼散射更多蓝色光线,而间接光则降低了肉眼接收红光和绿光的程度。

与夏天相比,秋天不仅温度降低,湿度也减少了。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减少,云层也不容易形成,雾气也不再笼罩在城市中心。于是就有了我们头顶的万里晴空。

为什么污染后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空气中由于存在大量粒子(术语叫作气溶胶),太阳光无法直射到地表,很多都被散射掉了。在空气好的地区,这种粒子尺寸小(一般小于可见光波长的十分之一)且浓度较低。而由于中国烧煤过多,气溶胶粒子尺寸较大,且浓度非常惊人,这个时候发生一种“丁达尔效应”,就是散射光的强度和入射光的波长的关系不明显,即太阳光在各个波长上的散射强度是差不多的,太阳光是白光,所以最后的散射光也是白光,这样看到整个天空就是“灰蒙蒙”的灰白色。

1.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三段提出“为啥秋天的天空看着更蓝”的问题,请归纳后给予回答。

3.从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解释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的,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要写污染后的天空只是“灰蒙蒙”的灰白色?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如外人_____     (2)处处_____     (3)病终______

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B.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第①②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体会“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的深层含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2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今天科学家与媒体对话的主题为“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

师昌绪建议,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为下面写一段解说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