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寥寥无②窗明净③曾何时④异同工⑤是非直⑥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____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填序号)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____________,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________,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 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 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 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 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 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_____》,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________

 

1.(1)②④(2)横贯(3)【甲】 2.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沟通南北文化,享誉世界下联:燃灯塔高耸入云,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A 4.C 5.①朝花夕拾②示例: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解析】 1.考查对汉字中的多音字的掌握。区别多音的的读音,最主要的方法是据义定音。“几”读音有两个读音jǐ几个、几何,和jī几乎两个读音。常用来询问数量多少,表大概。“曲”字有两个读音:qū和qǔ。读qū时意思是弯转,与“直”相对;不公正,不合理;弯曲的地方;偏僻的地方。读qǔ时意思是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歌的乐调。划线句子应该是“纵贯”。句子“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与“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相对应。故选甲句。 2.上联“彰显通州神韵”是动宾短语,“千帆竞渡”是主谓短语,从提示句子“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中提炼出与短语类型相一致的句子即可。 3.“北”的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故选A。 4.A.草书是“狂放不羁”;B.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D.楷书“棱角分明、端庄大方”;行书特点是“洒脱俊逸”,此幅书法作品不是行书,故选C。 5.《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请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要求:

⑴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⑶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⑷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⑸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2.“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2分)

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                                                                          

3.4.“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2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5.6.“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1.本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小说家___________

2.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玉的什么特点?

3.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老伙伴”梁思成

黄汇

①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

②1955年高高兴兴走入清华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能乍乎,班主任派我暂任文娱干事。为了使来自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熟悉起来,组织全班同学到颐和园玩了一次。

③一到谐趣园,我们不由得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小老头水彩画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们也喜欢画画?是哪个系的呀?”我们颇有些得意地表示:“当然,我们是建筑系的学生。你知道进了清华大学要上建筑系还得再考一次画画呢!”

④“噢……我也累了,不画了。我请你们上楼去看看吧。”

⑤“你是颐和园的干部吧,住在这地方多好玩!”

⑥“我是个没事干的小老头,住在这里并不好玩,因为没人跟我玩,你们来了这里,带我玩行吗?”

⑦“行!你这人挺好玩。”

⑧开学后才知道,那“小老头”竟然就是我们的系主任。那是在林先生刚去世而且他正遭“复古主义大批判”的时候,总理关照他在谐趣园休养。

⑨对于谐趣园时的不逊,我们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直觉说明他对我们并没有反感。幸运的是,特殊的机会使他对我们班多了一份特殊的关心,主动不定时地给我们讲专题课,甚至辅导课程设计。

⑩一年级结束前,在二校门旁遇见先生,他问我暑假怎么安排,并要给我留一点家庭作业,我求他别再让我放假都玩不成。梁先生说,这作业不妨碍你又吃又玩,只需要你去和你家周围扫街或摊大饼的那种人交往,交两个朋友,把他家各方面的情况写下来,交卷。这作业真奇怪,不过梁先生常常会出一些怪题,做起来也会挺有意思,我就照办了。

当时我家前门、后门各处于不同的两条巷中,我主动去和那两位扫地的阿姨搭讪,因为外祖父在当地受尊重,所以她们待我都很好,有时我也去辅导一下她们孩子的功课。一来二去,开学时就完成了两份“交朋友报告”,将她们家的成员、工作、经济情况、生活规律和不同的特殊困难,一一罗列。于是,我第一次获得了梁先生的夸奖,说写的很实在、细致,文笔也还可以。然后他讲,学建筑这行要做设计,而设计的房子要为各行各业的人所用,每一种人和另一种人的需要不同,你不了解他们不行,你不学会了解别人的需要也不行,要养成随时观察和关心各种人的习惯,要“知人”。

二年级期末考试时,全班2/3的同学材料力学不及格,同时有人向老师反映,说我常聚合七八个同学骑车进城看演出,看球赛,不上晚自习,影响很不好。老师批评了我,我不服气,就顶嘴,被梁先生传唤了去。梁先生板起面孔严肃地批评我不守纪律,他说:“刚才,是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你谈话,我的意见你必须执行;下面是小老头梁思成和你讨论‘玩’的问题,你爱听不听都行。其实,‘玩’是好事,学建筑的人多玩多见识,只是必须会玩,不能傻玩。”他讲了许多自己年轻时在体育、文艺方面的精彩经历。“运动队的人设计体育场的跑道就不会忽视跑道的弯道坡度和冲刺后的缓冲道,合唱团的人设计音乐堂就不会忽视后排观众席的音响质量,他们的设计观念和毫无文体兴趣的人的深度不同。但是你光傻玩,不看,不想,那就叫白玩。玩的时候要顾及四周,东张西望,想一想,如果让你做这个设计,你怎么处理?要玩,不要当书呆子。”

我想起四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设计方案受到大家的夸奖,飘飘然地拿去给梁先生看。看后他什么夸奖的话也没有说,让我下楼去拿一个碟子、一个碗上去,再把书架下的一个小陶土罐子拿’出来,让我灌了大半罐子水,然后对我说:“你看,这半罐子水不满,有人会对它在意吗?可是现在你把这水倒在碗和碟子里直到溢出为止,然后人们会惊呼水太多了,水真多。其实,罐子里还剩很多水,罐子里的水才真多,你可千万别把自己捏成碗,更不要捏成碟子,那就没出息了。

我在回想罐子的事时,先生立刻唤回我的思路,嘱咐我:“每当你做成一件事受夸奖时,一定要冷静地去调查一下还有什么不足,甚至勇敢地问一问有没有错误,认真总结,定出新的目标,这是不断进步的诀窍。千万要改正你的缺点,不要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甚至跟别人计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要记住,我今天的话很重要!”“当然,我的画也很重要,现在把曾受你夸奖的那张谐趣园的画送给你。”他的话我铭记至今,他的画就是梁先生画集的封面。

琐琐碎碎的许多小事,教诲指点终生,却无法回报。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

(摘自《光明日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_____  ②搭______  ③______  ④教______

2.作者在开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师梁先生使作者受益良多。阅读文章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作者的成长路上,梁先生做了哪些事情给作者的人生带来启迪,影响一生?

4.作者把自认为得意的设计方案拿给梁先生看时,粱先生却给他讲了罐子装水的故事。阅读⑥段,思考梁先生对作者说的这番话,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梁先生对作者怎样的期待?(4分)

5.师者,授知识于学生,教品质于弟子。在作者叙说与梁先生交往过程中,梁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6.文章结尾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梁先生的深厚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作者的心中,梁先生不是严师,更似益友、伙伴。文章题目即为《“老伙伴”梁思成》,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称梁先生为“老伙伴”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

遇春①沉鸷②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③从征伐,听约束④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②沉鸷:深沉决断。鸷,凶猛。③数:屡次。④约束:拘束,限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抚士卒_______    ②遇春尝自言能十万众________

2.常遇春一生可说战功彪炳。短文中介绍当时的哪些称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

3.从短文中的介绍来看,常遇春拥有着哪些优秀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