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请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阅读下列...

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请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要求:

⑴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⑶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⑷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⑸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例文一: 留住那份纯真 睁开眼睛,面对着这片草原,被掩没在青绿中。我们只是并排地坐着,坐在属于我们的天地里。不知多少次,我们一直在这里,看着太阳出来,当第一缕金光划开天际,我们总是手握着手,紧紧地,我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新的一天的希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不需要言语就能明白彼此的思想,只因为我和你拥有着相同的梦想。 被一个寒冷的冬天阻隔了我们每天要做的事。那天,我们来到那个草原。看到你,我心里总有踏实的感觉,但我总是害怕,害怕有一天,你真的会离开,虽然我们许下了千千万万个心愿,要在一起! 一个星期前,我发现你失去了以前的笑颜,我问过你为什么,但你总是说没有什么,就说是心灵相通也好,我总认为你有什么心事。作为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不愿意看到你难过。后来我坚持问你,你终于忍住泪水告诉了我说:“我想我要离开了,我要搬去国外了,我怕你难过,所以我不想和你说,我想自己默默地离开,告别信我已经放在了草原那个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我想你一定会看到的。”我顿时就愣住了,我不敢在看你。你牵住了我的手,温暖的手……那天我们来到草原上看落日,两双晶莹剔透的眼睛中流露出相同的情感。我们依然是紧握着手。 “明天就要走了吗?”我轻轻地问你。你只是点了点头。我底下了头。“这是最后一次了,我们一起玩吧!像第一次一样,好吗?以前,也是这个季节。”看着你,又一次地笑了,多么灿烂,美丽。我们牵起了手,在这个小小的世界狂奔,享受着彼此带来的幸福,我是多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慢一点。这是最后一次! 累了,我们躺在草地上,和煦的阳光照在你的脸上,我看着你,你看着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一只蓝蝶,从我们之间飞过,那个时候…… 黄昏,我们站在海边,手拉着手。你对我说:“我们,今天有第101个誓言,永远的誓言。我会在海的那边,永远地记住你,每天我都会清晰的记得,其他99个誓言。还有,我很抱歉,我们第一个誓言,要在一起,我不能信守了。”看着你的眼神我知道,你很内疚,但是我安慰你:“没关系,第一个誓言并不是没有了,我们依然在一起,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的梦想在一起,无论人在哪里!”“嗯”你笑了,我也笑了。我们还有我们的梦想。 回去的路上,在路口,我们将要分别了,这一次,也许是永远。我们轻轻松开紧握的双手,各朝一边走去。我停下来,回过头,你也回过了头,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一定要快乐!”然后你便迅速跑开了,我好想好想跟过去,但是我只能目送着你离开…… 第二天,阳光明媚,我急匆匆地跑到草原,那边,那边,我竟想象中看到了你的身影,在那里向我挥手。可是蓝天下,茫茫一片绿。心里有些失落,我在草坪上走着,一封信悄悄地躺在那里。是你的信,我捡起它,心里一阵痛。没想到,你走地如此匆忙。 我抬起头,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你在吗?我在看,我在看蓝天上,你,在看蓝天下吗? 真的记住,记住蓝天下,我们的回忆,101个誓言,还是还是,我们的纯真。 隔海相望,面对天涯一方。我想你了,我还清晰地记得你的样子,你的笑颜。为了这,为了我们的梦想,我始终将你的笑容挂在脸上,我会快乐。 我们在这里见面,在这里分开。一个季节,我们的季节。 面对大海,我静待春暖花开,回到那个时候…… 例文二: 生活需要宽容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心,因为宽容而变得坦然;爱,因为宽容而成就伟大。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人生挫折难免,失败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停止向自已的申诉,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有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和“尽心焉而已”的自慰,就能在心底扶起一个坚强的我。 宽容是一种给予,这种给予能使别人安慰,自己则变得更加充实;相反刻薄则是斤斤计较,不但伤害了他人,对自己更是百害而无一利。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对双方造成永久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用善意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多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想,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对方的无可奈何和身不由己,此时只要以宽容就能抚平两人之间的伤痕。其实,当你原谅别人时,并不意味着你有多么的大度,或是多么高尚,实际上,你只是将心比心,你去感受别人,也就等于祝愿你自己什么。帮别人开启一扇窗,其实也就是为了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宽容是一颗感化石,“惟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能使伤害你的人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而放弃伤害,归顺于美好的人生中来。宽容还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只要你身边有它,你就会在生活各色各样的事情中受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力量,没有人能够抗拒,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愿意放弃能够微笑对待人生的机会。 人人多一份宽容,生活中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作五彩的乐章,谱奏出动人的旋律。 宽容,是一个豁达的心胸,是一种难求的美德,是一类生活的艺术,一股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格魅力光环中最最闪耀的一束光芒。我愿意一生歌颂它,追随它,直到永远。 【解析】以题目一为例,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留住那份纯真”为题,通过记叙一件和“纯真”、“不怎么纯真”有关系的事情,然后得出希望也能“留住纯真”的感悟。对于擅长写抒情文章的优秀学生来说,写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1.2.“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2分)

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                                                                          

3.4.“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2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5.6.“青春的赞语。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充满希望。面对美好的青春,请你写几句话予以赞美。(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1.本文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小说家___________

2.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玉的什么特点?

3.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老伙伴”梁思成

黄汇

①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

②1955年高高兴兴走入清华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能乍乎,班主任派我暂任文娱干事。为了使来自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熟悉起来,组织全班同学到颐和园玩了一次。

③一到谐趣园,我们不由得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小老头水彩画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们也喜欢画画?是哪个系的呀?”我们颇有些得意地表示:“当然,我们是建筑系的学生。你知道进了清华大学要上建筑系还得再考一次画画呢!”

④“噢……我也累了,不画了。我请你们上楼去看看吧。”

⑤“你是颐和园的干部吧,住在这地方多好玩!”

⑥“我是个没事干的小老头,住在这里并不好玩,因为没人跟我玩,你们来了这里,带我玩行吗?”

⑦“行!你这人挺好玩。”

⑧开学后才知道,那“小老头”竟然就是我们的系主任。那是在林先生刚去世而且他正遭“复古主义大批判”的时候,总理关照他在谐趣园休养。

⑨对于谐趣园时的不逊,我们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直觉说明他对我们并没有反感。幸运的是,特殊的机会使他对我们班多了一份特殊的关心,主动不定时地给我们讲专题课,甚至辅导课程设计。

⑩一年级结束前,在二校门旁遇见先生,他问我暑假怎么安排,并要给我留一点家庭作业,我求他别再让我放假都玩不成。梁先生说,这作业不妨碍你又吃又玩,只需要你去和你家周围扫街或摊大饼的那种人交往,交两个朋友,把他家各方面的情况写下来,交卷。这作业真奇怪,不过梁先生常常会出一些怪题,做起来也会挺有意思,我就照办了。

当时我家前门、后门各处于不同的两条巷中,我主动去和那两位扫地的阿姨搭讪,因为外祖父在当地受尊重,所以她们待我都很好,有时我也去辅导一下她们孩子的功课。一来二去,开学时就完成了两份“交朋友报告”,将她们家的成员、工作、经济情况、生活规律和不同的特殊困难,一一罗列。于是,我第一次获得了梁先生的夸奖,说写的很实在、细致,文笔也还可以。然后他讲,学建筑这行要做设计,而设计的房子要为各行各业的人所用,每一种人和另一种人的需要不同,你不了解他们不行,你不学会了解别人的需要也不行,要养成随时观察和关心各种人的习惯,要“知人”。

二年级期末考试时,全班2/3的同学材料力学不及格,同时有人向老师反映,说我常聚合七八个同学骑车进城看演出,看球赛,不上晚自习,影响很不好。老师批评了我,我不服气,就顶嘴,被梁先生传唤了去。梁先生板起面孔严肃地批评我不守纪律,他说:“刚才,是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你谈话,我的意见你必须执行;下面是小老头梁思成和你讨论‘玩’的问题,你爱听不听都行。其实,‘玩’是好事,学建筑的人多玩多见识,只是必须会玩,不能傻玩。”他讲了许多自己年轻时在体育、文艺方面的精彩经历。“运动队的人设计体育场的跑道就不会忽视跑道的弯道坡度和冲刺后的缓冲道,合唱团的人设计音乐堂就不会忽视后排观众席的音响质量,他们的设计观念和毫无文体兴趣的人的深度不同。但是你光傻玩,不看,不想,那就叫白玩。玩的时候要顾及四周,东张西望,想一想,如果让你做这个设计,你怎么处理?要玩,不要当书呆子。”

我想起四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设计方案受到大家的夸奖,飘飘然地拿去给梁先生看。看后他什么夸奖的话也没有说,让我下楼去拿一个碟子、一个碗上去,再把书架下的一个小陶土罐子拿’出来,让我灌了大半罐子水,然后对我说:“你看,这半罐子水不满,有人会对它在意吗?可是现在你把这水倒在碗和碟子里直到溢出为止,然后人们会惊呼水太多了,水真多。其实,罐子里还剩很多水,罐子里的水才真多,你可千万别把自己捏成碗,更不要捏成碟子,那就没出息了。

我在回想罐子的事时,先生立刻唤回我的思路,嘱咐我:“每当你做成一件事受夸奖时,一定要冷静地去调查一下还有什么不足,甚至勇敢地问一问有没有错误,认真总结,定出新的目标,这是不断进步的诀窍。千万要改正你的缺点,不要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甚至跟别人计较自己的功劳有多大。要记住,我今天的话很重要!”“当然,我的画也很重要,现在把曾受你夸奖的那张谐趣园的画送给你。”他的话我铭记至今,他的画就是梁先生画集的封面。

琐琐碎碎的许多小事,教诲指点终生,却无法回报。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

(摘自《光明日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_____  ②搭______  ③______  ④教______

2.作者在开篇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师梁先生使作者受益良多。阅读文章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作者的成长路上,梁先生做了哪些事情给作者的人生带来启迪,影响一生?

4.作者把自认为得意的设计方案拿给梁先生看时,粱先生却给他讲了罐子装水的故事。阅读⑥段,思考梁先生对作者说的这番话,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梁先生对作者怎样的期待?(4分)

5.师者,授知识于学生,教品质于弟子。在作者叙说与梁先生交往过程中,梁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6.文章结尾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梁先生的深厚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世上最无法弥补的是时空造成的无奈,越是在纪念、追念先生的时候越是难过,真是难过极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作者的心中,梁先生不是严师,更似益友、伙伴。文章题目即为《“老伙伴”梁思成》,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称梁先生为“老伙伴”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

遇春①沉鸷②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③从征伐,听约束④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又称“常十万”云。

(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注释】①遇春: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朝开国军事大将。本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②沉鸷:深沉决断。鸷,凶猛。③数:屡次。④约束:拘束,限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抚士卒_______    ②遇春尝自言能十万众________

2.常遇春一生可说战功彪炳。短文中介绍当时的哪些称呼可以看出常遇春的非凡才能?

3.从短文中的介绍来看,常遇春拥有着哪些优秀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______    ②贤者能勿______

③万钟与我何______    ④尔而与之_______

3.这篇文章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从哪一方面论证作者思想?隐含作者什么思想?

5.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