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敌人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敌人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B. 这部电影的场面很壮观,攻击时千军万马一拥而上,真是扣人心弦。

C. 他为官清廉,到任何地方调查都不喜欢前呼后拥

D. 自习室非常安静,他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地上,尽管声音很轻但听得很清楚,震耳欲聋的。

 

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辘辘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jiāo xiǎng乐,一幅写意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  ______  ______  jiāo xiǎng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夺路”的意思是:______;“迂回”的意思是: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一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挑战              得快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③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④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⑤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⑥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选的有效信息:                             

(2)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科学精神是: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材料解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某个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有人行色匆匆,有对父子蹲在一角,父亲正用拾来的石块在墙上签名“某人来此一游”,儿子见状,也从父亲手中接过石块写下了“某人来此一游”。这对父子真正做到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材料二:城市的某个人行道处,一辆小车缓缓停下,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牵着几岁的孩子过马路,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在他们的身边,见此,年轻的母亲伸手搀扶着老人,孩子也放下了牵着母亲的手从另一侧牵着老人的手。三人欢快地走过了人行道。

材料三: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①读完上面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②请你仿照上面加线的句子写几句话,请用上加点的词语。

 

查看答案

散文阅读  

老屋  楚岩

⑴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⑵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⑶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⑷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⑸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作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⑹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⑺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⑻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⑼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章的第一段文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析。

2.文中“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体现了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文简析。

3.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二三自然段展开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从记叙方法来看,这应该是哪种?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5.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为表现这句话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