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5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这一天,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班会。...

5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这一天,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班会。

(1)为班会作一个简短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带领的小组负责搜集反映母爱的材料,你计划怎样搜集?写出两种具体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献给母亲的礼物”,你准备给母亲献上什么礼物?请说说你的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妈妈”,多少人学会的第一个词语;“母亲”,多么温馨的字眼。母亲,给我们以宝贵的生命,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处世。今天,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母亲庆祝这美好的节日,为她们唱一曲颂歌。 访问一位母亲或一位同学,了解母亲的故事;上网查询关于母爱的内容;查阅书籍、报刊;等等。 替母亲做家务、给母亲洗脚、取得好成绩等。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第(1)小题是对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搜集与方案设计能力。设计对“母爱”材料的搜集方案,如访问、上网搜查、查阅书报等均可;第(3)小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结合活动主题“献给母亲的礼物”构思礼物,有意义、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想铁生

陈  村

①他跟我很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谋生,都属于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②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给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着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不做作,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⑤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使他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⑥他的身体可说是残花败絮,比古瓷更碰不得,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也坐不长,因下肢的神经被截瘫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畅。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细清扫,被硌着不知道,失去知觉的皮肤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经久不愈。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伤痕累累,他常吃着饭汗就出来了,吃饭对他是大运动量。他必须节制饮水,饮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进入身体要等两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这两天里身体积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无法思索。毒素和血液中的营养被透析强行清除,身体犹如飘在云上,水火交替,他两天中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阅读、写作。《病隙碎笔》 ,就是他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写成的。家中来朋友,头天要躺着休息,攒下精神接待,然后两个小时内耗尽。病到后来,他的手无力支撑自己上床上车。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

⑦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是我2001年拍的,那天他50周岁。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末尾为什么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2.请分析第②段中加点的字词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3.文章第⑦段中说“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个残疾作家在回忆另一个残疾作家相似的经历和困厄,他比常人更容易触摸到史铁生的心灵。

B. 第③段中“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肾脏萎缩和截瘫给史铁生造成的生存艰难。

C. 第⑤段中“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是因为就算别人也经历了他那样的困苦,也难以像他那样创作和生活。

D. 第⑥段简述了史铁生身体上所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史铁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5.探究课文中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效果,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查看答案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文末着重写了各色菊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查看答案

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文中母亲的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B. 本文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C. 课文第1段写“我”患病后,脾气暴躁,意志消沉,丧失了生存的乐趣。

D. 课文通过一些家庭琐事,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