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路好走 小路有意思 2.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3.“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筛选出答案。根据第二段“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即可解答此题。 2.该题考查的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意思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再去分析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指身强力壮,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迈的母亲认为儿子正值中午,是正“强壮”那时候,这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来形容的;“高大”是指又高又大,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幼的儿子认为父亲是又高又大的形象,这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来形容的。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根据第二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可知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2)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根据最后一段母亲的动作:“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可知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母亲对孙子无比的疼爱。 5.该题考查的是这句子含义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主题思想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该句子表面上的意思,再去挖掘句子的含义。“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与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丘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尊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箏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语脉贯通,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3)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图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A)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B)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C)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D)指导!”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