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卖面包的小女孩》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

《卖面包的小女孩》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嘛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咋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赶紧离开,也好早点回家呀。”

“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

我走出护士站,老公帮我办完出院手续,收好行李坐在病床上等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老公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让她转交给小女孩,出了医院,老公问我信里写了啥,我说,什么都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选自《读者》2016年第2期)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       →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            →⑤         

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答: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答:                                             

4.文章结尾处“我”给小女孩的信“什么也没写”,请你替“我”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

答:                                              

 

1.(因怀疑)大家不再买小女孩的面包;(因牵挂小女孩)“我”了解到真相;“我”给小女孩留了一封信(或“我”把老公的零花钱留给小女孩) 2.小女孩被允许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小女孩患病;家里不宽裕;小女孩遵守和医院的约定。 3.“我看不下去了”“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富有同情心;“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表明“我”戒备心强;“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表明“我”知错能改。 4.小姑娘:你好,之前是阿姨误解你了,在这里,阿姨向你说声“对不起”。希望你早日康复。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是因为同情小女孩的家境,而且小女孩遵守承诺,只在规定的时间内卖面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我”是一个戒备心强而且有同情心的人,从捐钱的行动可见能知错就改。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语言中应该包含对小姑娘的内疚和祝愿,注意要有称呼。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耕_________________

以钱币乞之_________

到舅家_____________

④父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仲永的三个阶段的变化,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查看答案

默写

①《<论语>六则》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②《<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一句是:                    

扬子江头杨柳春,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夜雨寄北》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作文。

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过去了。这半个学期在你的学习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学习、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兴奋、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忧虑、不知所措。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应该让你成长了很多。请结合一件事或几件事把你上中学后某一种最深切的感受写下来。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卷面整洁,书写清楚;

600字以上

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     )→疑惑→(      )

2.品析第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答:                                                               

4.下面对文理解不正确项是(     )(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E.卖鱼人不肯卖能活40多岁的那条漂亮的鱼给我的原因是为了向我推销更贵的鱼,谋求暴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