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9分)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9分)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1.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在思路上有何不同?请阅读第段,作出回答。(2分)

2.段中划线句子准确地说明了____(2分)

3.阅读第段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我国古建筑抗震的显著的手法,它们分别是指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____ 、____、____。(3分)

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榫卯的使用是怎样体现“以柔克刚”这个思维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注释】榫卯[sǔn mǎo]:木结构营造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1.西方采用砖石结构,“以刚克刚”;中国采用木结构,“以柔克刚”。 2.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1分),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结构体系。(1分) 3.①梁架采用抬梁式结构②大屋顶结构复杂、需要大量构件③斗栱群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钢盘”(每空1分,如仅答梁架、大屋顶、半拱则只得1分) 4.“以柔克刚”的思维,是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1分)榫卯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使木结构建筑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榫卯允许木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第一句话中可以解析出,西方采用“以刚克刚”,而中国采用木结构,“以柔克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句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我国采用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并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结构体系。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第③段内容,仔细阅读,按要求写出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写出“以柔克刚”这种思维的具体做法和优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州园林》(10分)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文中第段划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2.段加点词“艺术”与“技术”位置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3.下面几个句子选自选文第段省略号处,请结合上下文,为其排出正确的顺序。(3分)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文中第段两个加点“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1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溪行仿佛若有光阡陌交通便还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酒食    既,得其船

B 不知有汉    大惊

C 何陋有    忘路远近

D 答之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4.文章描写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地方桃花源,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请你用原句回答,哪些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3分)

 

查看答案

悲剧发生后的一些事

材料一:佛山姑娘摆花祭奠

昨日下午1点,一位年轻的佛山姑娘在小悦悦出车祸的地点,摆上一束黄菊花。小悦悦被车碾轧的地方,用黑笔写着一个,而她被陈阿婆搬到路边的地点,写着一个。菊花覆盖了。这位萧姓的姑娘说,“我希望大家知道,佛山不是那么冷漠。”

材料二:“不是人冷漠”

“的确我们平时没有多说话,但是并不代表我们都冷漠。”一家店铺的老板崔先生说。同一天晚上,救治力量有限的黄岐医院就给小悦悦下了病危通知。就在小悦悦的妈妈陷入绝望时,崔先生赶紧给他的朋友打了电话:“你不是认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医生吗?我们山东老乡有个孩子被车撞了,急等救命!请一定帮忙!”可是当时医生很忙,说:“现在实在很忙。”崔先生一听,差点冲手机喊了起来:“小孩人命关天!我们半分钟、一分钟也等不了了!”……小悦悦终于在急救车的蜂鸣声中,开往广州军区总医院。

而在离小悦悦血泊最近、记录下了完整的监控录像的新华劳保用品部,同样孩子尚小的老板娘也一直难以忘怀此事。“那天晚上交警和悦悦母亲来我们家问有没有监控,我们就说不知道有没有拍到。……”第二天,小悦悦的父亲搬了3箱饮料,说“感谢她们提供了录像”。“我说真的不用感谢我们,这样的事情很为他们难过,本来能帮的忙就是要帮的,更不能收什么谢礼。”老板娘在店门口百般推辞不过,就先收下来,在日落时分让伙计把谢礼又都送回去了。

“我认为这不单是18个路人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佛山市人民政府新闻

办公室副主任说,“现在大家看到了惨剧的后果,都很义愤,说自己一定会出手救助。

但是如果哪一天真的遇到,当你不能预知袖手旁观会造成什么后果,帮忙又会造成什么

后果,每个人都要问自己:我会不会成为路人?”

15 为了阻止此类悲剧的再发生,对于孩子家长、路人、媒体、政府等,你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请答出至少三条。(3分)

 

查看答案

悲剧事实回放:还原佛山女童被碾事发经过

10月13日下午,2岁女童悦悦在佛山广佛五金城连遭两车碾轧,直到被陈贤妹救起,悦悦熬过了387秒。在这段时间里,18名路人经过,但没人伸出援手。昨日,本报记者在事发地点,试图还原这令人揪心的387秒。

当天下午4点多,小悦悦的母亲女士将小悦悦和她哥哥接回家。

17时20分前后    曲女士去收衣服,小哥哥出去玩了,没了伙伴的小悦悦也出门玩耍。埋头整理业务的王持昌并没注意女儿出去。收完衣服,曲女士发现悦悦不见了,赶紧去找。她沿门前巷子往北走,到了路口又往西,没看到悦悦,她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线。

新华劳保店门口的摄像头显示,此时2岁的悦悦正从路口一个人自西往东走,边走还边不时左顾右看。而从东向西方向,一辆白色的面包车驶来。

17时25分14秒    面包车撞倒悦悦,前轮轧过身体,稍停,后轮继续轧过。小悦悦倒在地上大声哭叫。事发地点就在新华劳保店门口处,距离店主陈先生的电脑桌仅有2米远。陈先生说,当时他听到了小孩的哭声,以为是小孩子在闹情绪,没当回事,继续看电视。随后十几秒内,两名行人和一名骑摩托车的人驶过,其中一名行人没有向小悦悦方向张望,另外两人都望着小悦悦方向离开。

25分54秒    一辆货车再次轧过悦悦身体。接下来的三分半钟,三名骑三轮车的男子和三名骑摩托车的男子从小悦悦身边经过。后经当地店铺老板指认,其中一名三轮车夫姓张,湖北人。当地媒体找到这名张姓车夫,他说那天傍晚只听见小孩的哭声,并没看到地上的小孩。

29分24秒    一黑衣男子骑摩托车经过,一直盯着看,中间一度熄火停车。

29分30秒    上述黑衣男子右拐似乎将车祸告诉附近的店老板,店老板远远看了一眼,随即离去。

29分42秒    一女子牵着小孩,看着悦悦走过。由于过于害怕,不敢去拉满身血的小女孩。就去找旁边新华劳保店的一名广东籍店员,问受伤的小孩是不是他们家的?但那名店员双手直摆,说不是他们的。女子带着孩子离开。昨日,劳保店的这名打工者对记者说,他什么都没看见。

接下来10秒内    两名男子骑摩托车经过,其中一名中途双脚点地,望着悦悦方向,慢速离开,另一名似乎没看到悦悦。

30分05秒    路口一搬运货物男子走到悦悦身边,看了一眼离去。

30分34秒  一戴红头盔的摩托男子从悦悦身边慢速离去。

30分48秒  对面街道店里一绿衣服男子走出来,看了小悦悦方向一眼,又转身回店这名绿衣男子是对面店铺的老板,也姓陈。昨天中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称没看到小悦悦。他说当时他正在寻找自己的女儿,出来扫了一眼没看到,就又回到店里。记者来到绿衣老板出门站立的地方,发现只距离小悦悦躺的地方不到一米

31分26秒    一男子骑电动车快速从悦悦身边经过,没有任何停留意思,甚至没回头看一眼。

31分41秒    拾荒阿婆陈贤妹放下手中蛇皮袋,走到悦悦身边,向周围看了看,最终将其救起。此时,距小悦悦被撞倒已过去387秒。其时,前述搬货物男子正在边上打电话,没有任何反应,一辆面包车和一骑车男子慢速经过,没有作停留。

数分钟后,悦悦母亲曲女士转身往东寻找。此时拾荒阿姨正把女儿拖到路边。曲女士抱着女儿匆匆离开,随后王持昌开车将女儿送往黄岐医院。悦悦后被转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14 看完上面两则材料,请补全下面的挽联(任选其一完成),以寄托对小悦悦的哀思。

或者,你也可以自拟一副对联(2分)。

(一)上联:愿天堂没有冷漠  下联:

(二)上联:小悦悦伤离人世  下联:

或者,你拟的一副对联:

 

查看答案

一则牵挂人心的新闻

大洋网讯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小悦悦,经医院抢救无效,于今天(10月21日)零时三十二分离世。今天早上八点半,医院方面召开小悦悦抢救情况通报会,ICU主任苏磊表示,医院启动最高等级抢救方案,集合军内外最权威专家救治,但因为伤情过重救治无效。医院方面对此深感痛惜,也对于连日以来各界媒体的关注表示感谢。

13 请你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