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所示西方殖民者的罪恶贸易活动持续了3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

下图所示西方殖民者的罪恶贸易活动持续了300多年,使非洲损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它被称为

A. 工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    C. 鸦片贸易    D. “三角贸易”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内容,三角贸易是以英国为主的殖民者进行的罪恶贸易手段。其贸易路线是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带廉价物品到非洲出程,在非洲贩上黑奴,运到美洲这段称为中程,从美洲运上金银、烟草、蔗糖等工业原料回到欧洲此为归程。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三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

(2)你认为其中哪一政治派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最大?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近代的哪个历史事件?列举其中一个“军事工业”。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一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后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此事”是指什么?它发生于哪一年?与此同时,哪一机构成为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