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突如其来的新...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综合性大考。为了答好这张“考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中国效率”和“中国力量”积极应对,采取了“封城”“新建医院”“停工停产停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疫情防控形势迅速向好的态势发展,交出了一份全球抗疫的“中国答卷”。

但也有一些居民认为“封城”限制了自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停工停产”更是直接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于是产生某些抱着侥幸心理躲避监管的行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材料二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控,全球经济因此受到冲击。有人认为这次危机堪比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如何走出危机,许多专家学者包括普通民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要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一定不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同时要限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观点二:走出危机其实很简单,国家多印钱,多投钱,扩大支出,自然就能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价。

 

(1)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效能。 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符合疫情发展的实际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民应该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对违反相关规定、影响疫情防控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 (2)观点一:克服贸易保护主义能够促进贸易大繁荣,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但是自由贸易也会带来发展失衡、治理困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朝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发挥市场的作用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但是也应该看到单纯的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特别是面对经济危机,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来促进经济走出低谷。 观点二:国家增发货币,扩大财政支出确实能够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走出困境。但是货币的发行和财政支出应该考虑经济的实际需要,随意滥发货币和增加投资会造成通货膨胀、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我们更应该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重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上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效率。 【解析】 本题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市场与宏观调控、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积极应对,采取了“封城”“新建医院”“停工停产停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疫情防控形势迅速向好的态势发展,交出了一份全球抗疫的“中国答卷”,这说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但也有一些居民产生某些抱着侥幸心理躲避监管的行为,这启示公民应该正确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价。本题属于辨析型题目,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如果选择观点一,要看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又要看到自由贸易会带来发展失衡、治理困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朝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如果选择观点二,既要看到国家增发货币,扩大财政支出确实能够刺激消费,扩大需求,又应该注意随意滥发货币和增加投资会造成通货膨胀、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最后得出结论,重视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上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效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环节制度不健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较高壁垒,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型产业发展快,但是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限;数字化转型带来经济波动风险,新旧业态交替,加速传统企业退出,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结构性失业等风险;市场发展秩序需要规范,市场准入监管与数字经济发展不适应。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推进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什么是信仰?信是相信,仰是仰视。“信仰,是你的信任所在,亦是你的价值所在”。

有人信仰善,这个世界就有了美好;有人信仰耕耘,这个世界就有了收获;有人信仰浪漫,这个世界便有了诗和远方……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灯塔,信仰是人生大厦的支点。从苦难走向辉煌,长征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曲壮丽的信仰史诗,是一份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的答卷。从黑夜走向黎明,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就是最美逆行者们不畏生死、勇敢前行的信仰行动。信仰使普通的个人具有了奋斗的力量,使平凡的人生拥有了英雄的光芒。

根据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分析说明“信仰,是你的信任所在,亦是你的价值所在”。

 

查看答案

    2000年,以北京为代表的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历经二十余年的宣传,以垃圾分类为城市减负的道理妇孺皆知,对于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类别,人们心里也都有了明确的概念。但跟不能乱闯红灯、不得随地吐痰等文明行动一样,垃圾分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落地效果不佳,部分市民“说归说,做归做”。

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公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北京生活垃圾管理的法规,条例从“规划与建设”“减量与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二者均实行梯度处罚;餐馆、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混装混运”现象将被处罚。

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有人认为提升居民素质更重要,有人认为相关机构加强宣传更重要。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查看答案

劳动为文明奠基,文明因劳动而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上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总动员令。

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

 

查看答案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材料一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型基础建设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很足,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驾。

注:其中自筹资金主要是指各类企业自己筹集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2)根据材料二及上图提供的信息,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