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的文化自信。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引入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方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了共产党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体现。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断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真理的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新境界”,从真理的含义、特点、认识的发展角度思考分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条件和具体性,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水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年开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宵节前后,全国抗疫进入关键阶段,一方面各地逐渐开始复工,为疫情控制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带来的损失加速上升,启动经济复苏迫在眉睫。

为此,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重点做好疫情防控: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同时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二者关系应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查看答案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见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情,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一顺百顺,一顺百兴。天下静在民乐。怨不在大、可谓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因此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11月1日,四川省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旨在改变四川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的发展现状,更好解决资源要素分散、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等现实治理难题。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的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生活的面貌

③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进步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基本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该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从唯物史观看,该法出台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③竖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