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

 

(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尊重市场规律的体现,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此题以我国供给侧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 第(1)问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属于分析型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真理”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要明确分析的观点是“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又不能简单照搬……”,然后结合材料从真理的客观性分析“借鉴”的原因,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角度分析“不能照搬”的原因即可。 第 (2)问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2016年端午节前夕,中国内地微信朋友圈却传开一则消息: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这则消息是以“普及知识”的名义开始的。因为端午节是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某非遗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适宜互送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端午节和清明节确实有约定俗成的主题,但这些传统节日的设立还和民间注重时令节气相关,并在千年演变进程中衍生出许多娱乐性活动,被赋予了更多喜庆色彩。在纪念先人之余,终究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祝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分歧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十三五”的规划过程,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最终成文公布。这一过程表明

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

③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验证并保障认识的准确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真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②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

③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④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