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长刘奇葆提出,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有
①要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有益文化成果
②落后的乡风阻碍了农村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③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乡村文化创作主动积极性
④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加剧了落后文化在乡村的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2014·天津卷)“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如图)为“文化走亲”(以互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网状结构(见如图),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题文)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些文艺创作充当了“市场的奴隶”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