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黄山市为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黄山市为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积极弘扬蔡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 300多元。

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坚持“利用是最好的传承”的理念,在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同时,依托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具有徽州特色的新型业态;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为乡村发展汇聚了正能量。

(1)结合材料,说明黄山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市乡村振兴措施是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

(3)在考察黄山市乡村旅游后,有学者感慨:“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门票上。”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就如何挖掘古村落的更多价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化牛产力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力量,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经济与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黄山市在乡村振兴中准确把握了经济与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发展有徽州特色的新型业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小之重,把握住实现乡村振兴这一重点的同时,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从古村落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创新古村落保护利用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且符合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也可以得分) 【解析】本题以黄山市推进乡村振兴为情境,考查文化的作用及唯物论、矛盾观的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黄山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的,属于描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的角度建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市乡村振兴措施是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属于描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因此考生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以在考察黄山市乡村旅游后,有学者感慨:“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门票上。”为载体,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就如何挖掘古村落的更多价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看似比较开放,但是知识限定是辩证唯物论,而且还是方法论。所提建议若能符合这两个角度即可。具体的说,考生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排污收费制度曾是国家控制污染的一项环境政策,也是筹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这一制度逐渐显露出执法刚性不足、征收标准和效率较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部署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行业组织和多方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西就该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该草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之后,第一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税法法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税法》的正式实施,使排污费制度成为历史,环保税法遵循将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原则,主要表现将排污费的缴纳人作为环保税的纳税人;该法确立了多排多征、高危多征、少排少征的减排激励机制;确立了“企业申报、税法征款、环保协作、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形成合力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体系;预算法规定,税收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原来由排污费安排的支出纳入同级别财政预算,将按照力度不减的原则予以充分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

(2)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查看答案

20175月,一本由微软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发行,该诗集收录了其创作的数万诗歌中的139首。此前,微软还让小冰在天涯、豆瓣、简书等平台,用27个笔名发表自己的诗歌,并没有被人“识破”。据说,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冰具有独立的意识,是新的实践主体

B. 科技进步让人工智能成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C. 小冰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

D. 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模拟人的思维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典故表达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思想,突破了“文明冲突论”的窠臼。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下列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蕴含哲理一致的观点是

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查看答案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1130日,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探测成果公布。根据“悟空”的观测数据,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出现剧烈波动,呈现一个“尖峰”。这可能预示着宇宙中存在“质量为1.4TeV左右的新粒子”或者“尚不为人知的单能态TeV粒子加速器”。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个精细结构最后能得以确证,这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悟空“火眼金星”的发现说明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获得一切正确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工具的革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宇宙现象的存在和发现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